更新时间:2021年08月20日 19:03:49

2021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0日 19:03:49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 作者:编辑小兔 阅读量:6797
导读:当前,全国主要棉区已进入花铃期。西北内陆(新疆)棉区受前期各种自然灾害影响,不同程度存在棉花生长发育慢、生长指数低等问题;流域棉区应注意预防徒长早衰和阴雨大风灾害天气;流域棉区前期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土壤渍害严重,特别是直播棉播种期明显滞后,棉苗长势弱。针对不同棉区棉花生长发育现状,为促进全年棉花生产提质增效,特制定《2021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2021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指导意见

当前,全国主要棉区已进入花铃期。西北内陆(新疆)棉区受前期各种自然灾害影响,不同程度存在棉花生长发育慢、生长指数低等问题;流域棉区应注意预防徒长早衰和阴雨大风灾害天气;流域棉区前期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土壤渍害严重,特别是直播棉播种期明显滞后,棉苗长势弱。针对不同棉区棉花生长发育现状,为促进全年棉花生产提质增效,特制定《2021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指导意见》。

2021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指导意见-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西北内陆(新疆)棉区

1加强集中成熟管理

以促进集中成熟、保障一次性机械采收、降低机收损失为目标,7月25日前用缩节胺重控1-2次,做到水肥促控结合,塑造棉花集中现蕾、开花、成铃的群体结构,保障8月初立秋时节逐渐断花,实现集中成熟吐絮。

2加强量质协同管理

以产量与质量协同提高为目标,做好7月下旬到8月份的水肥管理和化学调控。盛花和盛铃期加强滴施肥水、8月下旬适时停水停肥,防止棉花旺长早衰、贪青晚熟和蕾铃脱落。优化棉花群体个体结构,塑造合理冠层结构,推迟棉田大行封行,提高成铃率。

3加强病虫防控管理

以棉铃虫、盲蝽蟓、红蜘蛛、和铃病为重点防治目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据预测,今年棉铃虫、棉蚜虫、棉蓟马整体为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要做好病虫害监测,积极采用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等生物药剂防治,并根据实际采取无人机飞防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4加强机械采收管理

以提高采净率、采收率和采收品质为目标,控制异性纤维污染。规范使用脱叶催熟剂,提高脱叶、落叶效果;采收前清除田间残膜、滴灌带及其它障碍物,防止异性杂物混入;做好采棉机维修调试,防止火灾等事故发生。

2021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指导意见-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流域棉区

1轻简运筹肥水

重施花铃肥,结合浇水或降雨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基肥中未施钾肥的,可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亩。施肥时应开沟深施,提高肥效。有早衰迹象的棉田,于8月10日前后结合治虫进行叶面喷肥,可用1%-2%尿素+0.5%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花铃期蒸腾量大,需水多,要及时灌水,可采取隔沟灌溉或移动设备进行节水灌溉。

2科学化控打顶

化控是控制棉花中后期旺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有效措施。每亩用缩节胺3-4克,兑水20-25公斤喷雾,控制棉株长势,使棉株主茎日增长量控制在3厘米以下;棉花人工打顶后7-8天,酌情再喷施缩节胺以简化后期整枝。采取化学打顶的棉田,可在前期化控的基础上,于盛花期后一周左右喷施缩节胺7-10克/亩,或用专用化学打顶剂,抑制顶端生长,实现自然封顶。

3防控涝灾烂铃

加强强降水、暴雨、台风和冰雹等灾害防控,提早疏通渠沟,做到雨住田干,排渍自如,田间不积水。雨后3日内田间仍有积水的棉田,应及时抽水排涝。排涝后尽快扶正倒伏的棉株,推株并垄,促进田间水分蒸发。棉花烂铃主要受田间通风条件不利影响,可通过全程化控调控棉花株型,改善行间郁闭条件。如遇连阴雨天气,可推株并垄,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预防烂铃发生。

4及时防治虫害

重点防治盲蝽蟓和鳞翅目害虫,遇高温干旱天气应注意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叶螨和伏蚜等害虫,旺长棉田注意防治棉盲蝽和烟粉虱。可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25毫升/亩,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克/亩防治盲蝽蟓,于傍晚进行喷施,连续喷施两次,每次间隔5-7天。当田间甜菜夜蛾幼虫达50头/百株以上,或棉铃虫低龄幼虫达20头/百株时,选用5%甲维盐可溶粒剂10克/亩,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亩喷药防治,重点喷施顶心及果枝顶尖部位。

5搞好催熟采收

晚熟棉田、需要早腾茬以及机械采收的棉田,要喷施乙烯利催熟。根据天气和长势,铃期在45天以上,日最高气温20℃以上,喷施时间大致在初霜期前20天,乙烯利用量为100毫升/亩,加清水30-40公斤/亩。棉花吐絮后及时进行采摘,人工采摘每隔15天左右采摘一次。采收过程中防止头发及其他异性纤维落入籽棉。黄熟铃、烂铃、僵瓣花、霜后花等要分摘、分晒、分存、分售。

流域棉区

1育苗移栽棉田中后期管理

防灾减灾。重点做好排涝降渍和抗旱。应在雨后尽快排除积水,清理三沟,降低地下水位,以利棉花恢复生长。及时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地温,促进棉株加速生长。当干旱高温持续7-8天,棉株顶部3-4片叶中午出现萎蔫,叶色变暗,叶片变厚,花位迅速上移时应及时灌溉抗旱,提倡早晚小水沟灌。

肥水管理。合理施肥,肥水耦合,在花铃期使用多功能棉田管理机中耕深施花铃肥,棉行中间或一侧开沟均匀撒施,施肥沟与棉株距离应在30厘米左右,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同时破除空行板结,疏松土壤。

病虫防治。当棉蚜、棉盲蝽蟓、红蜘蛛、棉铃虫、红铃虫等虫量或卵量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防治,重点防治斜纹夜蛾、烟粉虱。斜纹夜蛾在2龄幼虫时用生物药剂防治,成虫期可用性诱剂诱杀。烟粉虱达到3头/平方厘米以上时,用50%氟啶虫胺腈可溶粒剂3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1000倍液、或26%氯氟·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g/亩喷雾。对有枯黄萎病的棉田,要做好清沟排渍降湿及病株处理。提倡使用无人机统一防治病虫害。可通过增施钾肥、排涝降渍、施叶面肥等方式控制“两萎病”蔓延。

2021年棉花中后期生产管理指导意见-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株型调控。结合化学调控和打顶去除棉花无效果枝、赘芽、边心,去除空枝、晚蕾和无效花蕾,促进养分供应有效花铃。化学调控提倡少量多次,一般在8-9片叶时每亩用缩节胺1-2克、初花期每亩用缩节胺2-3克、盛花期每亩用缩节胺3-4克、打顶后每亩用缩节胺4-5克进行化控,化学调控可使用无人机结合防治病虫害一起进行。当棉株果枝达20-22层时适时打顶,时间以立秋前后为宜。做到“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提倡打小顶。

适时催熟。10月中旬左右、连续3-5天日最高温度在20℃以上,用40%乙烯利水剂200-300毫升/亩兑水40-50公斤全田喷雾催熟,使棉株上下部叶片均匀着药。催熟剂现配现用,喷药后8小时如遇雨,应当补喷。

集中采收。催熟后,分1-2次集中采收,以减少用工。棉铃铃壳开裂后1周左右采收,做到分收、分晒、分藏、分售,严防“三丝”污染。

2麦(油)后直播棉田中后期管理

集中施肥。田间见花时集中施肥,每亩追施氮肥(纯N)10-12公斤、钾肥(K2O)10-12公斤、磷肥(P2O5)5-6公斤、硼肥0.1公斤。选用棉田专用施肥机条施深施。

系统化控。株型调控:7叶期开始喷施缩节胺,盖顶喷、两侧喷,大苗多喷、小苗少喷,塑造紧凑株型。在7-9片叶时每亩用缩节胺0.5克、12-14片叶时用1-1.5克、初花期用2-2.5克、盛花期用3-3.5克,使用无人机结合防治病虫害一起进行化控,调控株高在80-120厘米。化学封顶:一般在8月10日左右用无人机喷施打顶剂封顶,采用缩节胺与增效助剂混配施用,缩节胺每亩用量15-20克、喷液量30公斤;或采用25%氟节胺悬浮剂与增效助剂混配施用进行封顶,氟节胺每亩用量120-150克、喷液量40公斤;增效助剂用量参照说明书。

病虫防治。当棉蚜、棉盲蝽蟓、红蜘蛛、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虫量或卵量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防治。对有枯黄萎病的棉田,要做好清沟排渍降湿及病株处理。重点防治斜纹夜蛾和烟粉虱,防治药剂参照育苗移栽棉。

集中采收。棉花自然吐絮率达到40%以上,距采收期20天左右喷施脱叶剂,每亩使用欣噻利150-180毫升或脱吐隆20毫升配施乙烯利150毫升用无人机进行喷施,脱叶催熟集中吐絮后一次性采收。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 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

相关专家推荐
查看更多
苗永建
苗永建·高级农艺师 | 详情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0027咨询量
10928回复量
擅长:擅长茄子、土豆、西红柿、辣椒、鲜玉米、黄瓜、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等蔬菜/粮油作物种植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文雁成
文雁成·研究员 | 详情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28咨询量
7回复量
擅长:棉花、油菜等其他经济作物
限时免费提问
孙良忠
孙良忠·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 详情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
枣强县农业农村局
609咨询量
643回复量
擅长:擅长白菜,萝卜,菜花,四季豆,大葱,芹菜,洋葱,冬瓜,豇豆,茄子,土豆,西红柿,包菜,蒜苔,蒜苗,扁豆,小葱,丝瓜,生菜,甘蓝,花椰菜,瓜蒌,西葫芦,韭黄,香菜,油菜,豆角,苦瓜,尖椒,油麦菜,韭菜,香椿芽,茴香,绿豆,黑豆,芝麻,大豆,麻山药,黄瓜,天鹰椒,玉米,甜玉米,甜菜,水稻,高粱,谷子,棉花,绿豆,花生,高油酸花生,西瓜,葡萄,甜瓜,香瓜等蔬菜、水果、粮油作物种植
限时免费提问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