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年09月27日 17:00:05

泥鳅的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7日 17:00:05 来源:惠农网用户投稿 作者:编辑小兔 阅读量:8191
导读:泥鳅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品,因其肉质细嫩、味道清爽鲜美而广受喜爱。它被誉为“水中人参”,养殖起来也并不复杂,下面学习一篇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品,因其肉质细嫩、味道清爽鲜美而广受喜爱。它被誉为“水中人参”,养殖起来也并不复杂,下面学习一篇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一、泥鳅的投放

第一种方式是将去年生长至4-7厘米体长的苗种在今年10-12月份收获成为泥鳅。这种方法有利于泥鳅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并且能够减少囤养和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过大的泥鳅容易性成熟,存活率较低;而规格太小的苗种则不容易在秋天养殖成商品泥鳅。

第二种方式是隔年的下半年进行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将3厘米长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进行收获。由于4月份至5月上旬是泥鳅怀卵的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以选择在2-3月份或者6月中旬之后放苗。

在投放时处理,鳅种放养前应使用3%-5%的食盐水进行消毒,浸洗时间为5-10分钟,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

泥鳅的养殖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二、水质调控

当泥鳅刚入池时,水深要保持在10~20厘米范围内,随着泥鳅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平时可以稍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以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在闷热的天气下,池水容易缺氧,如果观察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加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池塘土质

土质对于养殖泥鳅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实践表明,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呈黄色,脂肪较多,骨骼柔软,味道鲜美;而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呈乌黑色,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相对较差。

四、饲料选择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广泛,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份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到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到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到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五、投喂技巧

1、四定投喂技巧:在池塘中养殖泥鳅时,下塘后的前两天不投喂饲料,待泥鳅适应池塘环境后再开始投喂饲料。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四看投喂技巧: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通过观察池塘表面现象可以判断实际投喂量是否合适。一是观察泥鳅吃食的时间长短,二是观察泥鳅个体的生长大小,三是观察水面的动静,四是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

泥鳅的养殖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六、日常管理

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止泥鳅逃逸和病害发生,勤于巡塘和记录日记,及早清理池塘,及早开放投喂和放苗(延长泥鳅的生长期),注意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关注天气和水质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决定饲料投喂量。

七、病害防治

力争做到无病时早预防,有病时早治疗。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对整个池塘进行处理,可以改善水质并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池塘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八、适时捕捞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的摄食量会降低,这时可以进行捕捞。通常采用排干池水的方法进行人工下池捕捉。

总之,泥鳅肉质细嫩、味道清爽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适应能力强、易养殖和运输方便等优点,是农民朋友们理想的养殖水产品之一。不过小编也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的大面积养殖,毕竟市场销路和竞争都是影响利益的因素。

关于泥鳅养殖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相关专家问答
查看更多
翻白肚烂尾红点翻白肚子烤尾肚子穿
安徽采购商(9587)
安徽采购商(9587)
·发生气泡病的原因:池水中的某种气体过饱和.通常为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过饱和这些气体会经过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血液中的气体过饱和,太多的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使鱼苗大量死亡。或者因鱼苗缺乏经验误将小气泡当作食物吞下结果在肠内聚集成一个个明亮的大气泡,导致肠阻而死亡。或者在鱼苗的鳍条、鳃和皮肤上附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气泡,使鱼体失去正常游动和摄食能力“精疲力尽”而衰竭死亡。如果鱼苗培育池的水体太浅、阳光照射强烈,易使溶解氧和底泥分解的气体过饱和。水体太肥、藻类光合作用很强也会使溶解氧过饱和。池底腐殖质太多、水温过高时,易产生很多的氨、硫化氢等气体,这些都会使鱼苗患气泡病。水泥池的池壁上极易附着小气泡,因此在水泥池放养水花鱼苗时只要遇到日光照射,多会得气泡病。在运鱼途中,人工送气太多,也会引发气泡病。某些地下水含氮气达到过饱和,如不经曝气直接进入鱼苗池 往往会发生气泡病。北方的越冬鱼池若水浅、水肥或水草较多,冰封前期也会因氧气过饱和而患气泡病,后期则因溶解氧不足、而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含量高而产生综合性气泡病,其特征是病鱼尾巴、头朝上、失去平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全部1条信息 更新于2023-10-27
相关专家推荐
查看更多
肖新明
肖新明·技术员 | 详情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
湖南省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
2916咨询量
3961回复量
擅长:擅长淡水鱼,青鱼,鲢鱼,鲫鱼,鲤鱼,小龙虾,泥鳅养殖
限时免费提问
李坤燃
李坤燃·水产工程师 | 详情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
怀化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685咨询量
443回复量
擅长:擅长淡水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泥鳅、黄鳝、蛙类、龙虾类等
限时免费提问
戴届全
戴届全·资深畜牧兽医专家 | 详情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
宁乡市农业农村局
14885咨询量
21844回复量
擅长:擅长畜禽鱼蜂等动物疫病防治。
限时免费提问
隆克礼
隆克礼·高级水产工程师 | 详情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
四川省通江县水产渔政局
1333咨询量
1522回复量
擅长:甲鱼,鳊鱼,鲈鱼,石斑鱼,草鱼,刀鱼,鲢鱼,鲤鱼,鲫鱼,其他水产养殖,太阳鱼,鳜鱼,胭脂鱼,金鱼,银鱼,青鱼,罗非鱼,黄颡鱼,巴沙鱼,花骨鱼,石爬鱼,水蜂子鱼,甲鱼等水产养殖
限时免费提问
余四仿
余四仿·水产养殖工程师 | 详情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
嘉鱼县渡普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221咨询量
1622回复量
擅长:擅长鱼、虾、蟹养殖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