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毛茛种球种植管理
惠农网·农技学堂
7887人阅读
泥鳅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品,因其肉质细嫩、味道清爽鲜美而广受喜爱。它被誉为“水中人参”,养殖起来也并不复杂,下面学习一篇泥鳅的养殖技术。
一、泥鳅的投放
第一种方式是将去年生长至4-7厘米体长的苗种在今年10-12月份收获成为泥鳅。这种方法有利于泥鳅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并且能够减少囤养和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过大的泥鳅容易性成熟,存活率较低;而规格太小的苗种则不容易在秋天养殖成商品泥鳅。
第二种方式是隔年的下半年进行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将3厘米长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进行收获。由于4月份至5月上旬是泥鳅怀卵的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以选择在2-3月份或者6月中旬之后放苗。
在投放时处理,鳅种放养前应使用3%-5%的食盐水进行消毒,浸洗时间为5-10分钟,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
二、水质调控
当泥鳅刚入池时,水深要保持在10~20厘米范围内,随着泥鳅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平时可以稍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以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在闷热的天气下,池水容易缺氧,如果观察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加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池塘土质
土质对于养殖泥鳅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实践表明,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呈黄色,脂肪较多,骨骼柔软,味道鲜美;而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呈乌黑色,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相对较差。
四、饲料选择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广泛,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份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到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到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到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五、投喂技巧
1、四定投喂技巧:在池塘中养殖泥鳅时,下塘后的前两天不投喂饲料,待泥鳅适应池塘环境后再开始投喂饲料。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四看投喂技巧: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通过观察池塘表面现象可以判断实际投喂量是否合适。一是观察泥鳅吃食的时间长短,二是观察泥鳅个体的生长大小,三是观察水面的动静,四是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
六、日常管理
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止泥鳅逃逸和病害发生,勤于巡塘和记录日记,及早清理池塘,及早开放投喂和放苗(延长泥鳅的生长期),注意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关注天气和水质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决定饲料投喂量。
七、病害防治
力争做到无病时早预防,有病时早治疗。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对整个池塘进行处理,可以改善水质并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池塘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八、适时捕捞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的摄食量会降低,这时可以进行捕捞。通常采用排干池水的方法进行人工下池捕捉。
总之,泥鳅肉质细嫩、味道清爽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适应能力强、易养殖和运输方便等优点,是农民朋友们理想的养殖水产品之一。不过小编也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的大面积养殖,毕竟市场销路和竞争都是影响利益的因素。
关于泥鳅养殖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