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种植管理流程介绍
惠农网·农技学堂
4346人阅读
花生青枯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细菌性病害,一般情况下,青枯病的发病率为10%-20%,但在严重的情况下,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甚至导致绝产失收。花生一旦感染青枯病,通常会导致全株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一起学习下花生青枯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症状
青枯病主要侵染花生的根部,导致主根根尖变褐软腐,根瘤呈墨绿色。病菌从根部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纵切根茎部,初期导管变浅褐色,后期变黑褐色。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褐色,在湿润条件下或用手捏压时,会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液。病株上的果柄和荚果呈黑褐色湿腐状。病株最初表现为萎蔫,早上延迟开叶,午后提前合叶。通常是主茎顶梢的第一、二片叶首先表现出症状,1-2天后,全株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叶色暗淡,呈绿色,因此被称为“青枯”。
二、发病规律
1.高峰期:花生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花期达到发病高峰。
2.气候因素:高温有利于病害发生。时晴时雨,雨后骤晴,最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3.栽培因素:连作地、粘土,发病重;土层浅、有机质含量低、排水不良、保水保肥差的地块,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整地选种
轮作:实行水旱轮作或花生与冬小麦轮作。
土壤管理:深耕土壤,施足底肥,灌好底墒。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品种,如抗青10号、鲁花3号、鄂花5号、中花2号、桂油28、泉花3121、粤油22号等。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有效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按要求适期播种。
2.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和浇水:适时中耕除草,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喷施药剂: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施一次地果壮蒂灵,可使地下果营养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产量。
3.预防
喷雾:使用青枯立克30ml兑水30斤,进行全株均匀喷雾。花生出齐苗15-20天后连喷2次,间隔7天;临近开花期喷2次,间隔5天。
灌根:在花生出齐苗后,对往年重点发病区及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灌根,每株灌液100ml左右,连灌2次。
4.治疗
喷雾:发病后使用青枯立克3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全株均匀喷雾,连喷2-3次,5-7天1次。
灌根:对于严重发病的植株,进行灌根处理,每株4-6两左右,具体根据植株大小和土壤干湿度而定。
花生青枯病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极大,因此,种植户必须高度重视其防治工作。通过采取科学的轮作、土壤管理和种子处理措施,结合合理的田间管理和及时的药剂防治,可以有效控制青枯病的发生,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
关于花生青枯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