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年09月11日 22:01:19

“麦套稻”高产栽培技术详解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1日 22:01:19 来源:惠农网农业专家投稿 阅读量:10994
导读:近年来,农业越来越发达,出现了很多种植新模式,比如今天要讲的“麦套稻”栽培技术,下面就针对此技术具体来讲解一下田间如何管理。

近年来,农业越来越发达,出现了很多种植新模式,比如今天要讲的“麦套稻”栽培技术,下面就针对此技术具体来讲解一下田间如何管理。

“麦套稻”高产栽培技术详解-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麦套稻”,顾名思义,就是小麦还没有收割,直接把稻种撒到麦棵里,然后再有一系列的配套管理措施,使稻苗稳长、健发,获得理想产量目标。

这种水稻种植模式赢得了很多老人、妇女以及种田大户们的喜爱,所以,他们在当地逐年地扩大种植面积。“麦套稻”是一项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水稻种植模式:它省去了传统的翻耕整地、育秧、拔秧、运秧、插秧等烦杂的工序,简化了栽培程序,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更是响应了政府禁烧的号召,利用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在种子表层,使种子和土壤不被阳光暴晒,起到了保湿、保墒作用,有利于水稻齐苗;同时,还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这种水稻种植模式,由于秸秆返回在土壤表层,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水稻根系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所以不会有吊根苗的出现,稻苗前期不会坐蔸不长,后期也大大地减缓了张口瘪子的情况发生。

但是“麦套稻”除了这些好处外,也有它的弊端,比如,“麦套稻”种子裸露在土表层,根系分布下扎浅,所以比移栽稻的倒伏几率大。“麦套稻”毕竟是直播稻的一种,稻苗在田间分布没有移栽稻和机播秧均匀,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易感纹枯病,更值得注意的是,“麦套稻”前期没有封闭除草条件,后期茎叶除草是关键,千万不可含糊。

“麦套稻”和麦茬移栽稻在水稻品种选择上有要求,要求水稻的生育期要短于麦茬移栽稻,因为生育期短,所以增产潜力受限。另外,因“麦套稻”播期迟,熟期晚,所以它能有效地避开每年的“秋老虎”高温热害,但它受寒露风的影响几率要比移栽稻大得多。不过,多年的种植经验告诉我,只要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根据它的弊端,做好良种的选择和对路的田管工作,就能确保万无一失。

“麦套稻”有两种套法,一种是苗套,一种是种套。“苗套”指的是我们收获小麦时,田里已有秧苗,所以在小麦灌浆中后期(收割期前10-15天)把种子撒入麦棵,这种套种模式虽然产量高,但是风险较大,要求稻麦共生期不宜超过15天,因而不建议大面积进行种植。“种套”,即是在收获小麦前一两天,或者收获小麦前立马把种子撒到麦棵里,稻麦没有共生期,这种套法更省事、更安全,所以,这次和大家交流的是“种套”。

在品种选择上,“种套”建议生育期在120-130天的水稻品种,生育期过短,虽然能够早腾茬,但产量受限;生育期过长,的确有高产潜能,不过风险大,万一秋后寒露风来得早,会影响结实率。

在品种特征、特性上,“种套”要求抗倒、抗病性好的,耐低温的品种,而且耐粗放管理、灌浆速度快的一些中、小穗型品种,比如欣荣优华占、深九优粤禾丝苗、新两优1671、C两优608等。

除了对品种有要求以外,对套种的田块也是有要求的,不能说所有田块都适合“麦套稻”。首先,小麦不能倒伏,麦田杂草在冬前、春后要防除干净,田块要排灌方便,不能高低不平,这类田块才适合种植“麦套稻”。在品种和地块选择上,我们做到心中有数了,就进入操作环节,我们不需要浸种、催芽,直接撒干籽。撒种前一定要晒种、包衣,“麦套稻”种子裸露在外,务必包衣拌种,除了防病、治虫、壮苗外,更能防治鸟、鼠袭食、危害种子。

播量上,每亩,一般杂交籼稻3-3.5斤左右,常规梗稻13-15斤,根据种粒大小和千粒重来决定。撒种尽量选择在微风或无风天气下进行,撒种时,小麦还在田间生长,人行走在墒沟内十分不便,这和旋耕后撒种不太一样,所以一定要拉开弧度,向高处撒,种子由上向下落地才较为均匀,最好顺向和逆向各撒一遍。

小麦收割时,麦茬越矮越好,要求收割机最好安装有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如果条件不具备,田间可能有部分成堆秸秆,用铁叉分布一下,有条件的,最好用手扶式拖拉机带耙把田块耙上一两遍,这样有几点好处,一能把秸秆全田均匀分布开,二能使碾压过的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出苗更整齐。如果田块有坐窝老草,可使用无隐性成分的草甘膦或草铵膦,点喷(提醒:一定要抢在种子破胸前灭生除草)。

“麦套稻”高产栽培技术详解-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田块处理好以后,立马灌一次蒙头水,灌水的迟与早关系到水稻成熟期的推迟和提前,所以田块处理后抢在第一时间,(如果小麦收获后短期内有大雨或连阴天可免去灌水),第一遍水是保证齐苗的关键水,水一定要盖墒面。20小时左右排干旧水,排水后墒面不可长时间有积水,因为,低洼处积水会闷种、烂芽,这就是“麦套稻”前期的操作环节。

在第一次灌水、排水后十一、二天,稻苗就处于一叶一心阶段,因为“麦套稻”前期没法施基肥,水稻出苗后又有大量的秸秆在遮光、欺苗、占空间,所以秧苗非常纤细、黄弱,因而这个时期田块要灌一次浅水层,以不淹秧心为准,来施入三分之一的复合肥和尿素,促进秧苗快速生长,然后保水自然落干,再过十天左右,秧苗处于4-5片叶子,田间杂草也基本出齐,如果田内有水,立马排干,选择对路除草剂进行化除,除草24小时后复水,这次返水要求深不淹秧心,浅不漏泥,然后施入剩下的全部化肥,来促进秧苗分蘖。

等到这次田水自然落干后,采取前水不见后水的干湿交替水浆管理来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抗倒伏能力,其他田管方式,恢复常规管理。

相关专家问答
查看更多
老师你好,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求问!
采购商(7821)
采购商(7821)
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水稻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会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导致发黄烂根。 2、土壤肥力不足:土壤中缺乏氮、磷、钾等必需的营养元素,会导致秧苗生长不良,发黄烂根。 3、水分过多:秧板长时间积水,或秧板不平,低洼处积水,会使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缺氧,从而引起发黄烂根。 4、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后秧苗基部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并腐烂,导致秧苗发黄枯死。 5、施肥不当:过量施肥,或者施肥不均匀导致发黄烂根。 从图片上看,可能与局部水分过多或者立枯病有关。 防止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办法如下: 1、苗床土壤调酸:PH调节到约5-5.5,使其适宜水稻生长。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均匀施肥,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不过量。 3、合理灌溉:秧厢周边要开沟,保持通畅,确保爽水,田间水分要适度,避免长期积水,2-3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特别是机插软硬盘育秧,以此确保盘根良好。湿润育秧三叶期后,可适当建立浅水层。 4、立枯病防治: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敌克松等药剂进行拌种。发病初期,可喷施甲霜灵、恶霉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学习了解更多的水稻种植技术,可登录“水稻老夏”Wx公众号或“水稻老夏”抖音号。
全部1条信息 更新于2024-09-25
相关专家推荐
查看更多
姚友华
姚友华·高级农艺师 | 详情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
岔河镇农技站
9897咨询量
11516回复量
擅长:擅长大麦,旱稻,小麦,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农药,肥料,西瓜,草莓,西红柿等农作物种植。
限时免费提问
苗永建
苗永建·高级农艺师 | 详情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1721咨询量
12708回复量
擅长:擅长茄子、土豆、西红柿、辣椒、鲜玉米、黄瓜、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等蔬菜/粮油作物种植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乔子英
乔子英·资深农艺师 | 详情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
石家庄农学院
8886咨询量
10863回复量
擅长:擅长水稻,大豆,白菜,菠菜,花生,红薯,西红柿,肥料,小麦,绿豆,高亮,稻谷。
限时免费提问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