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年09月10日 05:00:53

浅析水稻大田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0日 05:00:53 来源:惠农网农业专家投稿 阅读量:3410
导读:如果平时大家病虫害预防、治理工作不及时,就会导致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这极大的增加了防治病虫害时所用成本,而且防治效果不是很明显。下文主要为大家总结了水稻大田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如果平时大家病虫害预防、治理工作不及时,就会导致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这极大的增加了防治病虫害时所用成本,而且防治效果不是很明显。下文主要为大家总结了水稻大田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浅析水稻大田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1 水稻虫害防治

1.1 稻纵卷叶螟

初孵幼虫取食心叶, 出现针头状小点, 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 随着虫龄增大, 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 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 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 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 严重时“虫苞累累, 白叶满田”。以孕、抽穗期受害损失最大。

1.1.1 农业防治技术

水稻在大田期间应保证田间灌溉的时间、程度, 其次, 利用搁田等方式, 保持肥料的持续性,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水稻出现贪青的问题。

1.1.2 药物防治技术

目前, 药品市场上的病虫害防治可以选择如下药物, 但必须根据病情的轻重, 配置合适的浓度:4000倍维克达乳液、5000倍顶康可溶性颗粒剂、6000倍威远高甲微盐微乳液、1500倍乳化油试剂, 采取喷洒的方式, 喷洒均匀。

1.2 二化螟

二化螟, 是我国种植史上对水稻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

1.2.1 农业防治技术

处理好田边杂草, 在幼虫成长之前处理完稻草, 或在成虫羽化前往稻草堆上喷药, 种植时选择虫源较少的田或旱地用作留种田, 水稻收割以后, 应将水稻及时更换场地, 进行阳光暴晒法, 以此杀死水稻内的大部分幼虫, 冬耕冬种应该在水稻收割处理完成之后就开始准备, 而且还应在第二年水稻移植之前的十五至二十天深水灌溉, 以此对二化螟虫卵进行深度、有效的消除。

1.2.2 药物预防技术

了解掌握二化螟的生理周期, 控制好用药时间, 其是大田期药物防治的关键要素, 通常情况下, 应在每年的七月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之间用药。在封剁时, 采用药物封剁法, 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至七月一日之间是二化螟羽化的初始阶段, 采用80%敌敌畏50倍液进行药物封剁, 用药量应控制在每立方米15~30mL之间。并在草垛20~50 cm处插入涂满药物的杆状物, 用以杀死刚羽化的成虫。

2 水稻病害防治

2.1 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破坏水稻的根茎部位, 最开始成椭圆状或不规则的深色病疮, 水稻受病开始时白天干枯, 夜间正常, 受害部位有规则的凹陷、萎缩, 颜色逐渐变深, 受害部位逐渐变大至一周时干枯死亡, 也有的受害水稻仅仅见到暗褐色病疮时就已枯死。为了与猝倒病进行区别, 可以观察是否产生絮状物、病程的发展速度等。

浅析水稻大田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2.1.1 农业防治技术

在投入生产之前, 应检查是否使用的是无病、肥沃的新土, 如果在以前的苗床上生产, 则务必对土壤进行处理, 肥料一定要播撒均匀且腐熟, 种植时株数之间不可过密, 盖土时不能太厚。根据当天气温、天气状况以及土壤干湿度洒水, 减少洒水次数并且在上午进行洒水作业, 土壤湿度较大时, 撒一些干土进行土壤降湿工作。在做好土壤相关作业的同时, 应多晒太阳并保持通风。

2.1.2 药物的防治技术

应在病情的初发期进行药物防治工作, 用药期间隔六至九天, 在药品商店够买并配置25%~30%甲霜恶霉灵药物800倍液, 35%~40%噁霜嘧药物1000倍液, 70%~80%百菌清可药物600倍液, 或15%~25%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采用喷洒法进行防治工作。若猝倒病与立枯病混合发生时, 可用71.5%~72.5%霜霉威药物800倍液混合45%~55%福美双可药物800倍液喷淋, 平均每苗地用混合好的药物2~3 L。

2.2 稻曲病

稻曲病, 种植人员俗称为“丰产果”, 又被称之为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等。发病部位只在水稻穗部, 危害谷粒, 发病谷粒裂开时成淡黄色块状, 即孢子座。这一病害的防治方法如下:

浅析水稻大田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2.2.1 农业防治技术

在种植之前, 应选用药物拌种, 这样可以驱散病虫, 预防细菌感染, 提高种子发芽几率, 也应该加强汲取空气的强度并调控吸胀功能。在播种之前, 应检查是否使用的是无病、肥沃的新土, 如果在以前的土地上生产, 则必须对土壤进行处理。肥料一定要腐熟且播撒均匀, 灌溉的量一定要少且勤, 尽量避免使用氮肥, 进而避免氮肥过量、过迟, 以免贪青晚熟, 招致病害。喷施壮穗灵, 强化作物生理机能, 提高授粉、授精、灌浆质量, 增加穗重。

2.2.2 稻曲病药物预防技术

在药物市场购买并使用1.5%~2.5%福尔马林或0.5%硫酸铜, 浸种3~5 h, 然后闷种11~13 h, 用清水冲洗催芽。抽穗前, 用17%~19%多菌酮粉剂1.5~2 kg或于水稻孕穗末期每667 m2用13%~15%络氨铜药物2.5 kg稻丰灵0.2 kg或4%~8%井冈霉素药物0.1 g兑水50 L喷洒, 投放药物时可同时加入三环唑或多菌灵用来预防穗瘟。

综上所述, 水稻大田期要以预防病虫害为主, 加强病情排查, 遵循适时治理病虫害的原则。只有加强关注工作时的日常细节问题, 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工作, 这样才可以减轻受害的概率, 降低发病的概率以及灾害的扩展速度, 尽可能的减轻病虫害对水稻生产造成的破坏, 用来确保种植人员的收益, 推动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关专家问答
查看更多
老师你好,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求问!
采购商(7821)
采购商(7821)
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水稻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会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导致发黄烂根。 2、土壤肥力不足:土壤中缺乏氮、磷、钾等必需的营养元素,会导致秧苗生长不良,发黄烂根。 3、水分过多:秧板长时间积水,或秧板不平,低洼处积水,会使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缺氧,从而引起发黄烂根。 4、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后秧苗基部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并腐烂,导致秧苗发黄枯死。 5、施肥不当:过量施肥,或者施肥不均匀导致发黄烂根。 从图片上看,可能与局部水分过多或者立枯病有关。 防止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办法如下: 1、苗床土壤调酸:PH调节到约5-5.5,使其适宜水稻生长。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均匀施肥,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不过量。 3、合理灌溉:秧厢周边要开沟,保持通畅,确保爽水,田间水分要适度,避免长期积水,2-3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特别是机插软硬盘育秧,以此确保盘根良好。湿润育秧三叶期后,可适当建立浅水层。 4、立枯病防治: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敌克松等药剂进行拌种。发病初期,可喷施甲霜灵、恶霉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学习了解更多的水稻种植技术,可登录“水稻老夏”Wx公众号或“水稻老夏”抖音号。
全部1条信息 更新于2024-09-25
相关专家推荐
查看更多
苗永建
苗永建·高级农艺师 | 详情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0050咨询量
10951回复量
擅长:擅长茄子、土豆、西红柿、辣椒、鲜玉米、黄瓜、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等蔬菜/粮油作物种植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王洪英
王洪英·正高级农艺师 | 详情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
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375咨询量
1214回复量
擅长:大豆、玉米等粮油作物种植
限时免费提问
姚友华
姚友华·高级农艺师 | 详情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
岔河镇农技站
9453咨询量
11069回复量
擅长:擅长大麦,旱稻,小麦,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农药,肥料,西瓜,草莓,西红柿等农作物种植。
限时免费提问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