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年09月05日 12:01:29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大田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5日 12:01:29 来源:惠农网农业专家投稿 阅读量:7576
导读:目前,要实现水稻高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迫切需要广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水稻机插技术田间操作简单,节省成本 ,与普通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要求提高播种密度,实施标准化管理,促使秧苗…

目前,要实现水稻高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迫切需要广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水稻机插技术田间操作简单,节省成本 ,与普通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要求提高播种密度,实施标准化管理,促使秧苗健壮生长,满足水稻高产需求。下面以上饶市的推广效果为例,结合实际,来讲讲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大田管理技术的总结。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大田管理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1 育秧准备

1.1 做床

露天育秧会造成土壤中水分快速散失,温度大幅降低,对种子的萌发不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秧床要求地面平整、有良好的排水及灌溉条件、土壤温度较高,除了确保秧床之间的间沟畅通外,还要在秧田的周围筑起田埂,便于及时排水、灌水 。

1.2 材料准备

机插秧苗多选择软塑盘育秧,需要提前准备好足量过筛的营养土、适量的种子(常规稻种、杂交稻种分别准备30 、22.5 kg/hm2左右)、软塑秧盘(常规稻、杂交稻分别准备 390 、330 片 /hm 2 左右)。

1.3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一是选择适合机插的水稻品种。上饶市水稻机械育插秧要选择通过国家审定、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及立地条件、高产、优质、抗性水平高的品种。二是种子处理。品种选好后,用清水选种,将附在表面的瘪粒捞出,留下籽粒饱满的种子,之后置于阳光下晒种, 1~2 d 后浸没在强氯精溶液中,12~14 h 后用清水冲干净,再与拌种剂充分拌合均匀。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大田管理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2 育秧

2.1 摆放秧盘

秧床选好后预先进行平整,再将软盘平铺在秧板上,软盘与软盘之间的飞边互相重叠压住,软盘在摆放时一定要紧紧贴合床面。将提前过细筛的营养土撒铺在秧盘内部,铺放要均匀,将营养土表面抹平后浇透水,并对准床土喷施敌克松水溶液 。

2.2 播种

在移栽前 18~20 d 播种育苗。为了保证每个秧盘内均匀播种,可按盘播种,做到精量播种。播种后盖土,以看不到种子为宜,如果采用旱育保姆育秧,可适当增加覆土的厚度。

2.3 育秧期管理

播种结束后先灌适量的水,平沟即可,保证秧盘内的细土都能浸潮,然后将沟内的水排干净,第 3 天根据秧盘表面的水分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浇水,如果土壤太干,则需要在早晨、傍晚分别浇水 1 次,直到秧苗全部出齐。苗齐后灌水1 次,之后的水分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秧苗 2 叶后喷施稀释后的尿素溶液作为追肥,用尿素 50 g 兑水 8~9 L 配成混合溶液,喷施秧盘 22 盘,结束后 10 min 左右对准秧苗喷清水 1 次,以防烧苗;水稻秧苗期间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金龟子、稻飞虱等,可在移栽前 5 d 左右喷施咪鲜胺、三环唑等作为送嫁药,对稻飞虱、稻瘟病的预防有很好的作用。

3 机插

3.1 大田整理

插秧机对大田的整地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要求田面平坦、整齐,落差小于 3 cm 、表土松软适当、田面无杂物。大田整地后要充分沉实,时间因土质的情况而定,如果为砂质土,则沉实 1 d 即可,如果为壤土,则沉实 2~3 d ,黏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机插时要保证田间水的深度在 1~2 cm 之间。

3.2 移栽规格

整田后待田面充分沉实后机械插秧,移栽时保证田间有浅水层,机插深度控制在 20 cm 左右。根据上饶市的水稻种植实际,按照株行距 17~21 cm×30 cm 机插,插植密度在18.0 万 ~22.5 万丛 /hm 2 之间,每丛约 3 株苗。机插过程中要保证不漂秧、不漏插,空插率不得超过 10% 。

4 大田管理

4.1 科学施肥

机插秧大田中施肥参考当地常规插秧方式。选择有机肥、无机肥搭配施入作为基肥,分蘖肥不可一次性施入,要分次施。基肥的施入一般在整地时进行,可选择 25% 复合肥300~600 kg/hm 2 ,移栽后 2 周左右施入尿素 105~150 kg/hm 2作分蘖肥;移栽后 45 d 左右施入尿素 90~120 kg/hm 2 、钾肥75 kg/hm 2 作促花肥,再过 10~12d施入尿素 90 kg/hm 2 作保花肥。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大田管理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4.2 运筹水分

移栽后1~2d如果遇到降水天气,则不需要浇水,晴天则需要适当浇水。移栽后 2~7 d 实施间歇式的灌溉方式。当田间的分蘖够苗时(机插后 25~30 d ),则可以实施浅水勤灌,同时注意适当晒田,避免田间出现过多的无效分蘖,提高水稻植株对病害、倒伏的抵抗能力。抽穗前 5 d左右将田间水排干晒田。蜡熟期实行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方式,收获前7~10d排水。

4.3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机插秧的秧苗长势小,移栽后病虫草害容易发生,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防治。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等,可用叶枯唑、噻虫嗪等喷雾防治。水稻结实后用敌敌畏与细土拌和均匀后撒施在田间,对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果田间杂草长势过快,应及时清除,避免与秧苗争夺养分、空间。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技术内容,对这套水稻技术感兴趣的粮食种植户可以先收藏备用,还想学习其他技术的也可以继续关注惠农网

相关专家问答
查看更多
老师你好,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求问!
采购商(7821)
采购商(7821)
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水稻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会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导致发黄烂根。 2、土壤肥力不足:土壤中缺乏氮、磷、钾等必需的营养元素,会导致秧苗生长不良,发黄烂根。 3、水分过多:秧板长时间积水,或秧板不平,低洼处积水,会使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缺氧,从而引起发黄烂根。 4、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后秧苗基部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并腐烂,导致秧苗发黄枯死。 5、施肥不当:过量施肥,或者施肥不均匀导致发黄烂根。 从图片上看,可能与局部水分过多或者立枯病有关。 防止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办法如下: 1、苗床土壤调酸:PH调节到约5-5.5,使其适宜水稻生长。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均匀施肥,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不过量。 3、合理灌溉:秧厢周边要开沟,保持通畅,确保爽水,田间水分要适度,避免长期积水,2-3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特别是机插软硬盘育秧,以此确保盘根良好。湿润育秧三叶期后,可适当建立浅水层。 4、立枯病防治: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敌克松等药剂进行拌种。发病初期,可喷施甲霜灵、恶霉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学习了解更多的水稻种植技术,可登录“水稻老夏”Wx公众号或“水稻老夏”抖音号。
全部1条信息 更新于2024-09-25
相关专家推荐
查看更多
贾先勇
贾先勇·研究员 | 详情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831咨询量
1082回复量
擅长:水稻育种和技术推广
限时免费提问
姚友华
姚友华·高级农艺师 | 详情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
岔河镇农技站
10060咨询量
11707回复量
擅长:擅长大麦,旱稻,小麦,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农药,肥料,西瓜,草莓,西红柿等农作物种植。
限时免费提问
李中清
李中清·高级农艺师 | 详情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
湖南省宁远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527咨询量
77回复量
擅长:擅长水稻栽培、植物保护等
限时免费提问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