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着色原理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是决定果实颜色的三大类植物色素。
这三种物质显示的颜色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在正常成熟的果实中,叶绿素显示的颜色(绿色)褪去,或与类胡萝卜素显示的颜色(黄色)构成果面的底色,花青素显示的颜色(红色)构成表色。
因为这三种物质在果皮内生成的比例不同,而形成各种色调的果子。
1、叶绿素
叶绿素为幼果呈现绿色原因,后期叶绿体转变为有色体。
2、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为黄乃至红色,常与叶绿素并存。
3、花青素类
花青素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色素,果实的五光十色和果实着色,均和花青素有关。
二、影响果实着色的外在因素
1、 糖
花青素的形成须有糖的积累,糖度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即可上色。
在一定范围内,叶片不使果实过度遮荫的情况下,叶面积越大,上色越好。影响叶果比的措施,也会影响上色。但树徒长,枝叶停止生长晚,虽然叶果比增多,但碳水化合物消耗在枝叶生长上,不利于上色。
2、光照
光有助于色素增加,它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使更多的糖分流入果内;还可直接诱发色素形成。
3、温度
适当低温能加速叶绿素的分解和增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特别是夜间的低温,可减少呼吸强度,增加糖积累,可使蛋白质合成减弱,促进色素的形成。
4、水分
土壤水分适当欠缺,可促使不溶性碳水化合物转为可溶性糖而有利着色,所以在后期要适当的进行控水管理。
5、营养
氮素过多红色变淡,减少糖向果内转移,妨碍糖的蓄积,不利果实着色。
钾对着色有良好效应,能够提高果实糖分积累。
磷能促进果实成熟,调节激素产生和激素平衡。
6、其它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会降低果实着色。
氨基酸、海藻精、芸苔素内酯能促进果实着色。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