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杈形成的原因:
1.气候因素
大蒜虽然对低温忍耐性强,但对温度较敏感,尤其是大蒜的春化阶段对温度和时间要求较低,一般大蒜播种后的植株在0~10℃,经过1~2个月就能通过春化阶段。我们经过试验,二水早蒜种播前在5~10℃处理30天,二次分枝率达53.54%,而未处理的蒜种其二次分枝率只有8.51%,是对照的6.29倍,这说明经过低温处理过的大蒜已通过春化阶段而产生分枝;2003~2004年,冬前出现了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发育的暖冬气候,冬前生长旺盛,冬后假茎粗,叶片宽厚,二次分杈现象发生比较严重。
2 栽培因素
①播种过早 冬前生长过旺易产生二次分枝近年来蒜农盲目追求蒜薹早上市,同时因面积大,为错开农活,提早播种,使幼苗发育早,分杈增加。据2004年对三月黄大蒜播期的调查,在8月底9月初播种的田块,二次分枝发生率为60%,而在10月中下旬播的三月黄大蒜二次分枝发生率只有5%。这说明推迟播期可显著降低大蒜二次分枝的发生几率。
②播种密度与分枝多少的影响 大蒜播种密度过稀会导致大蒜前期横向生长,假茎增粗,鳞盘大,易产生侧芽发育成分杈,特别是二水早比较突出。2003年调查,大丰市裕华镇一农户种4669平方米二水早大蒜,667平方米等行距种植37500株,基肥施磷肥100kg、棉饼75kg和尿素30kg,越冬前假茎粗达2cm,75%植株发生分权,最后因蒜薹大都失去商品性而耕翻改种。
③施肥不当也会引起大蒜二次分杈增加 大蒜较耐肥,对肥料需求量大。但如果基肥施用中氮肥施量过多,在早播的情况下,会在冬前形成生长高峰,冬后就会产生大量分枝;如春肥追施过早,植株内氮素偏多,后期薹肥不足也会促进分枝增多,主薹细而减产。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