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叶面出现的水渍状淡黄白斑沿叶脉走向的病纹和白色斑点,很可能是由真菌性病害引起的,具体来说,这是南瓜霜霉病的症状。
南瓜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影响叶片。在发病初期,叶背会出现水渍状的淡黄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多角形的黄色斑。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斑背面会长出灰褐色的霉层。病情严重时,小病斑会汇成大病斑,最终可能导致全株死亡。这种病害由真菌鞭毛菌亚门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致。病菌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上的孢子囊及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体越冬或越夏,通过孢子囊随风雨传播,从寄主叶片表皮侵入,引起初次浸染,随后随气流和雨水进行多次再浸染。
防治南瓜霜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新品种、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重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生长前期适当控水,结瓜后严禁大水漫灌。及时整枝,果实铺垫秸秆防止与地面直接接触。此外,可以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喷施代森锰锌、代森锰锌、铜剂等进行治疗。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南瓜霜霉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南瓜植株的健康生长。
有用0
刘普杰 ·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业技术员、高级农技师
2024-07-22
南瓜叶面上出现沿着叶脉走向的白se病纹及斑点,这很可能是由真菌病害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情况是粉霉病(也称白fen病)和霜霉病。这两种病害都会在叶片上形成白se的斑纹或粉末状物质,但它们的症状和分布有所不同。
粉霉病通常会在叶面上形成白se至灰se的霉层,这些霉层主要由真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通常覆盖在叶面的局部区域,尤其是在叶背。该病害在干燥和温暖的条件下更为常见。
霜霉病则会在叶背产生灰se到紫se的霉层,而叶面上则会显现黄se至褐se的病斑。病斑边缘有时会呈现白se或银se的环带,看起来像是沿叶脉扩散的病纹。这种病害在潮湿和凉爽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
为了确定具体是哪种病害,你可以检查叶片背面是否有霉层存在,以及观察病斑的颜se和形状。同时,考虑到环境条件也有助于区分两者。一旦确诊,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下:
粉霉病:可以使用含有硫磺、三唑类化合物(如腈菌唑、戊唑醇)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霜霉病:常用的药剂包括铜制剂、甲霜灵、嘧菌酯等。在喷施药剂时,确保正反两面的叶面都能被覆盖到。
有用0
南瓜银叶病和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南瓜银叶病的防治方法包括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加强苗期管理、实行轮作和加强田间管理等。发病后,可以选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白粉病的防治则包括定期清理田园中的病叶、老叶,喷施普力克药剂处理,以及在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叶并喷施适当的药剂进行灭菌处理
有用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