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因品种、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确定玉米高产种植密度的原则:
一、品种特性
1. 紧凑型品种:这类品种的叶片上冲,株型紧凑,通风透光性较好,可以适当密植。一般每亩种植 4500 - 5500 株左右,甚至更高密度。例如先玉 335 等紧凑型品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可采用较高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发挥其群体优势,提高产量。
2. 平展型品种:叶片较为平展,株型相对松散,通风透光性稍差,种植密度应相对较低。一般每亩种植 3500 - 4000 株左右。
二、土壤肥力
1. 高肥力土壤:土壤肥力高,养分供应充足,玉米植株生长健壮,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提高产量。一般在高肥力土壤上,每亩种植密度可增加 500 - 1000 株左右。
2. 中低肥力土壤:土壤肥力较低时,玉米植株生长受到一定限制,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否则,植株之间竞争养分和水分加剧,容易导致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在中低肥力土壤上,每亩种植密度可减少 500 - 1000 株左右。
三、气候条件
1. 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地区: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地区,玉米光合作用强,生长旺盛,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产量。例如,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玉米生长,种植密度可相对较高。
2. 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地区:在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的地区,玉米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生长相对较弱,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以保证每株玉米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和养分,促进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玉米要达到高产的种植密度需要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说,每亩种植 3500 - 5500 株左右的范围较为常见,但具体的种植密度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合理的田间管理,如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也是确保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