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用振动、拍打等方式进行破坏菌皮表层进行出菇。
有用0
解决香菇袋皮厚、转色深但不出菇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治和补救:
敲打法:当菌筒发育成熟到出菇季节时,使用鸡蛋大小的石块或木棒从菌筒一端均匀敲打到另一端,敲打点分两排。丛生品种敲6个点,单生品种敲8个点。敲打后将菌筒摆放在菇棚内,经过敲打的菌筒其菌皮受震压产生裂纹,使菌筒内部空气流通,内部菌丝受到刺激加快扭结而形成原基。
刺孔法:使用6-8毫米的钢丝在菌筒两端刺3个孔,并在菌筒中间垂直刺一个孔,孔要刺透。刺孔后再敲打菌筒,然后置冷水中浸水出菇。
熏蒸法:把菌皮厚的菌筒集中到一个菌棚内,夜间气温降至15℃时,盖严棚膜,棚内放两个炭火盆,盆内浇上柴油,使柴油充分燃烧。第二天10时左右,当气温升高后,打开棚膜通风。此法可使菌皮得到软化,顺利出菇。
日照保温催蕾法:若出菇时温度过低,达不到出菇要求,可先将菌筒堆积在室外有阳光的地方,用薄膜覆盖,利用光照提高温度。当菌筒堆的温度升至20℃时,将菌筒浸泡在冷水中,使菌筒吸水达到适宜的含水量,然后捞出晾干菌筒表面的水分,再把菌筒堆积起来并盖好薄膜,引光保湿催蕾5-8天,菌蕾很快可形成。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解决香菇袋皮厚、转色深但不出菇的问题,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刺激菌丝的生长和扭结,促进香菇的出菇。
有用0
香菇菌棒皮厚、转色深且不出菇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措施来解决。 香菇菌棒皮厚、转色深可能是由于菌棒在转色期间的管理不当导致的。为了促进出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光照:逐步增加露光量,特别是对于棚内光线过暗的情况,应提前调整光照度。将最下层的菌棒调整到上层,以确保菌棒能够获得适当的光照,促进菌棒的生理成熟。 控制温度:香菇菌棒转色的适宜温度为15-25℃。温度低时,转色浅,可能影响出菇质量;温度高时,应注意通风降温,避免烧菌或黄水多、颜色深等不良影响。 管理湿度: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湿度低时,可以通过地面洒水或空间加湿来调整。 翻动菌袋:为了促使均匀转色,可以合理翻动菌袋,调整菌袋位置,使其均匀受光转色。但转色期不宜过多翻动,以免造成菌皮增厚,转色深,出菇迟。 处理袋内黄水:及时翻堆刺孔排出袋内黄水,避免造成菌袋杂菌感染。 进行温差刺激:通过拉大干湿度并进行温差刺激,同时也可以适当闷棚,促使菌皮软化,有助于出菇
有用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