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内因
水稻具有感温性和感光性,不同品种的水稻其感温性和感光性不同。同样,不同水稻品种的耐寒性也不同,耐寒性强的品种在生殖生长期间,如遇低温冷害形成的空瘪粒相对较少,反之,耐寒性差的品种就会形成较多的空瘪粒。
1.2外因
(1)温度
水稻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如遇低温冷害易增加空瘪粒。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低温造成生殖器官发育不全,造成较多的花粉败育;二是低温影响开花受精,不能正常的完成受精,或受精后子房停止生长。
水稻花粉粒出现不育的临界温度一般为17℃,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如遇17℃以下的低温,则易增加空壳率。水稻在开花期如遇低温也会造成大量的空壳形成。如日平均气温低于20℃,开花就会减少,或开花而不授粉,形成空壳。
(2)光照
谷粒中95%以上的干物质均来自光合产物,在抽穗结实期间,如遇连续多日的阴雨天多,低温寡照也会增加空瘪粒。
(3)空气湿度
一般空气湿度70%--80%对抽穗开花最适宜,如低于50%,会造成花药干枯,花丝不能伸长,湿度过大也会造成花丝不伸长,花药不裂,花粉黏性大,影响受精,从而出现大量空壳。
1.3施肥量
栽培条件与耐冷性关系很大。施用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徒长,营养生长过旺,叶片含氮量高,组织细嫩,抗性下降,如遇低温极易增加空瘪率。
1.4水分管理
水稻抽穗开花期缺水,造成受精结实不良,就会增加空瘪粒。晒田时间过长、过重,后期断水过早,促使早衰,也会增加空瘪粒。
1.5病害
水稻在孕穗、抽穗期、灌浆期若感染上穗颈瘟、节瘟、纹枯病等水稻病害,病害部位会切断水稻物质流的运输,使水稻形成白穗,从而形成大量的空瘪粒。
有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