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底肥的选择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效果较好的底肥类型:
1. 复合肥:
- 优点:复合肥营养元素较为全面,包含氮、磷、钾等多种养分,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均衡的营养。例如,高氮高钾型复合肥,可满足水稻前期对氮素的需求,促进秧苗快速生长、分蘖,同时钾元素能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抗逆性,有利于水稻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一般每亩使用量在 40 - 60 公斤左右。
- 缺点:如果选择的复合肥质量不佳或配方不适合当地土壤和水稻品种,可能导致养分供应不平衡,影响水稻生长。
2. 缓控释肥:
- 优点:这类肥料具有养分释放缓慢、肥效持久的特点。在水稻机插秧后,缓控释肥能够持续稳定地为水稻提供养分,减少了施肥次数和劳动力成本。并且,由于养分释放与水稻生长需求相匹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养分流失对环境的污染。一般每亩使用量根据肥料的具体配方和含量而定,通常在 30 - 50 公斤左右。
- 缺点:缓控释肥的价格相对较高,增加了种植成本。而且,如果土壤水分条件或温度条件不适宜,可能会影响肥料的缓控释效果。
3. 有机肥:
- 优点:有机肥富含有机质、腐殖酸、有益微生物等,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肥能力,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有机肥中的养分释放缓慢,能够与化肥配合使用,实现养分的长效供应。例如,腐熟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等,每亩使用量在 500 - 1000 公斤左右。
- 缺点:有机肥的养分含量相对较低,肥效释放较慢,不能满足水稻前期对大量养分的快速需求,需要与化肥配合使用。而且,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可能携带病菌、虫卵等,会对水稻生长造成危害。
4. 配方肥:
- 优点:配方肥是根据当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水稻的需肥规律专门配制的肥料,其养分比例和含量更适合当地的水稻种植。使用配方肥能够提高肥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 缺点:需要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定制,购买渠道相对较少,可能不如普通肥料容易获取。
总之,水稻机插秧底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土壤状况、水稻品种、种植成本等因素,将不同类型的肥料合理搭配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同时,以前使用碳铵作为底肥虽然有一定的肥效,但碳铵含氮量低、肥效期短,且容易挥发损失,单独使用不太适合机插秧的底肥需求,建议与其他肥料配合使用。
有用0
、底肥种类
有机肥:
推荐:腐熟的猪牛粪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用量:如亩产要达到900公斤,每亩可施腐熟猪牛粪1000公斤左右。
化肥:
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是水稻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复合肥能同时提供这三种元素,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磷肥:磷素对水稻根系发育和早期生长尤为重要,且磷在土壤中不易移动,因此应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推荐使用钙镁磷肥等水溶性磷肥。
氮肥和钾肥:氮肥和钾肥也是水稻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氮肥可促进叶片生长,钾肥则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具体用量: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一般来说,每公顷可施用氮肥(如尿素)78~150kg、磷肥(如钙镁磷肥)70~80kg、钾肥(如氯化钾)90~100kg。其中,磷肥全部作为底肥施入,氮肥和钾肥则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底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中。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