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子出现枯斑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
病害
- 大斑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叶部病害。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梭形或长条形的病斑,病斑颜色初期为青灰色,之后变为褐色或黑色,大小可达1 - 2厘米长、0.5 - 1厘米宽。严重时,多个病斑会融合在一起,使叶片枯黄死亡。这种病害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病斑上会出现黑色的霉层。
- 小斑病:病斑通常较小,形状为椭圆形或近圆形,大小约为0.5厘米左右。病斑颜色多为褐色,边缘色泽较深,中间有时会褪色。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分布,导致叶片干枯。
- 灰斑病:病斑最初为淡褐色,呈椭圆形或矩圆形,之后病斑会逐渐扩展,变为灰色至灰褐色,病斑的边缘为褐色。在叶片正反两面都能看到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灰色的霉层。
虫害
- 玉米螟:玉米螟幼虫除了蛀食玉米心叶外,还会在叶片上取食,造成叶片上出现排孔状的枯斑。这些枯斑呈不规则排列,是因为幼虫在叶片内部蛀食后留下的痕迹。
- 蚜虫:蚜虫会吸食玉米叶片的汁液,使叶片发黄,在吸食部位周围可能会出现枯斑。同时,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引发煤污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间接导致叶片出现枯斑。
环境因素
- 干旱: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玉米叶片缺水,使叶片的边缘或尖端首先出现枯斑。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枯斑会逐渐向叶片内部扩展。这是因为水分不足影响了叶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 肥害:如果施肥时浓度过高,或者肥料距离玉米根系太近,会导致叶片灼伤,出现枯斑。例如,尿素使用过量,在施后遇到高温天气,尿素分解产生的氨气会熏伤叶片,形成枯斑。
- 药害: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如果农药浓度过高、施药时间不当(如在高温时段施药)或施药方式错误,也会对叶片造成伤害,出现枯斑。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