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锚头蚤造成的,也就是得了锚头蚤病。可以通过杀虫治疗。
有用0
鲫鱼身上出现红点,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生病导致:有些微生物或细菌可能会寄生在鲫鱼身体的某个部位,导致鲫鱼身上出现红斑。
水污染导致:在污染较严重的池塘中,钓出的鲫鱼身上可能会出现红斑。
生长环境及季节影响:例如,在甩籽季节,鲫鱼可能会因为相互追逐、打闹而产生血斑;或者由于阳光、饲料等因素导致身上长红斑。此外,运输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也可能产生红色血斑。
有用0
鲫鱼的饲养管理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3-20亩、深2-3米最佳,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
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入池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瘦水状况。
池塘应配备投饵机、增氧机和大拖~网。
2. 鱼种放养:
选择优良品种,鱼种要提前购回,并集中在一两个池中暂养15~30天,其间可对鱼体进行检查,并做适当防病治病。
鱼种放养后即开始训食,训食越好,饲料利用率越高。
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投放比例以鲫鱼:鲢鳙鱼=90:10或80:20较佳。
3. 饲料投喂:
成鱼饲料的蛋白约在30%以上,饲料粒径2-3mm,最大不超过3.5mm。
日投喂6-8次,春秋可适当减少次数,夏秋可适当增加。
投喂采取“慢一快一慢”的节律,每次投喂30~40分钟。
4.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pH值7.5-8.3。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氨氮、亚硝酸盐、水温等,保持合适的范围。
每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5~20厘米深,并配合使用增氧机。
5. 疾病防治:
定期观察鱼体是否健康,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如隔离患病鱼、加强水质调节、对症治疗等。
池塘主养条件下,若鱼种规格在50g/尾左右,单茬养殖,一般亩放1500-2000尾。
6. 日常管理:
早晚要巡塘,了解水质和鱼儿的生长情况,及时排除隐患。
池塘定期消毒,生石灰定期喷洒消毒,防止带病进入池塘。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鲫鱼的饲养,确保其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率。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