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表现
番茄脐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的脐部(即果实的顶部)。发病初期,脐部会出现水渍状的暗绿色或深灰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个斑点会逐渐扩大,颜色变为黑色或暗褐色,病斑的直径可达1 - 2厘米左右。
在病情严重时,病斑会向果实内部凹陷,果实的果肉组织也会变黑腐烂,而且湿度大的时候,病斑上可能会长出黑色的霉层。
二、发病原因
缺钙
土壤缺钙:如果土壤本身含钙量低,比如一些砂质土壤,钙容易流失,就不能满足番茄生长对钙的需求。
钙吸收受阻:当土壤中铵态氮、钾、镁等离子含量过高时,会与钙产生拮抗作用,抑制番茄对钙的吸收。例如,在大量施用钾肥后,番茄植株可能会因为钙吸收不良而容易发生脐腐病。
水分失调
干旱:土壤干旱时,番茄根系难以吸收到足够的水分,而果实生长发育又需要大量的水分,这就导致果实脐部细胞生理失调,容易引发脐腐病。尤其是在果实膨大期,对水分需求大,干旱会增加发病几率。
忽干忽湿:浇水不均匀,比如长时间干旱后突然大量浇水,会使植株体内的水分供应突然变化,造成果实脐部细胞渗透压的剧烈变化,从而引发脐腐病。
土壤因素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钙的有效性。例如,在酸性土壤中,钙容易被氢离子置换而流失;在碱性土壤中,钙可能会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导致番茄难以吸收。
土壤通气性差:土壤板结、透气性不好时,根系生长不良,吸收能力下降,也会影响对钙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加脐腐病的发病风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