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鸭子幼苗期(育雏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环境控制
温度:雏鸭对温度非常敏感。1-3日龄的雏鸭需要保持在30-32℃,之后每周降低2-3℃,直到20日龄后可以按常温饲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和健康。
湿度:育雏初期湿度应保持在60%-70%,随着日龄增加,逐步降低湿度,3周后保持在50%左右。
通风:保持良好的通风,以排除有害气体并调节温度和湿度,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
光照:育雏前3天保持23小时的光照,以后逐渐减少,直到14日龄后过渡到自然光照。
饮水与喂食
饮水:雏鸭出壳后20-24小时内应先饮水,水温应接近室温。可以在饮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和维生素,以增强抵抗力。
开食:饮水后1小时左右开始喂食,初次喂食可使用半熟的米饭或雏鸭全价配合颗粒料。饲料要新鲜、干净,避免浪费。
喂养频率:雏鸭的喂养频率为每天2-3次,每次间隔4-6小时。
卫生与防疫
清洁与消毒:保持鸭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扫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疾病预防:及时接种疫苗,如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等。注意观察鸭群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和治疗。
其他注意事项
饲养密度: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过密导致鸭群拥挤,影响生长和健康。
锻炼下水:雏鸭出壳后5天开始锻炼下水,水温不宜过低,深度逐渐增加。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雏鸭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为后续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用0
一是控制温度湿度:第一周温度应保持在30℃-32℃,之后每周可降低2℃-3℃。雏鸭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二是加强饲养管理:雏鸭进入育雏鸭舍后,要先饮水,后开食。饮水最好饮一周温开小,开食时,应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并加入适量切碎的新鲜绿叶蔬菜。出壳后1-2周内,每天需要喂食6-8次,随着小鸭子的长大,喂食次数可逐渐减少至每天3-4次。卫生与健康管理:三是搞好卫生清洁: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可以使用消毒剂对饲养容器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四是做好疾病预防:定期对小鸭子进行健康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等情况。按照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疾病的发生。五是做好光照通风管理:每天提供10-12小时的光照时间为宜,保持适当的通风,以防止空气污浊和氨气浓度过高。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