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胜 ·高级畜牧兽医师、执业兽医师
2025-01-12
牛流行热是在秋冬季易发生的高热发病 快流行范围广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
有用0
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针对流行热病毒由蚊蝇传播的特点,可每周两次用5%敌百虫液喷洒牛舍和周围排粪沟,以杀灭蚊蝇。另外,针对该病毒对酸敏感,对碱不敏感的特点,可用过氧乙酸对牛舍地面及食槽等进行消毒,以减少传染。
有用0
牛流行热是一种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具有以下特点:
流行特点
季节性:多发生于夏末到秋初、高温炎热、多雨潮湿、蚊蠓多生的季节。
传播迅速:传染力强,传播快,短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有时疫区与非疫区交错相嵌,呈跳跃式流行。
发病周期性:一般3-5年一次小流行,6-8年一次大流行。
易感动物: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发病,但6月龄以下、9岁以上牛较少发生,3岁-5岁壮年牛多发。
临床症状
潜伏期:3-7天。
发热:病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以上,一般维持2-3天后降至正常。
眼部症状: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水肿,有水样眼眵。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促迫,呼吸次数每分钟可达70-80次以上,甚至可由窒息而死亡。流鼻液,初期为稀薄清汁,随后变黄稠。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口腔发炎、流涎,口角有泡沫。有的便秘或腹泻,排尿减少,尿液呈暗褐色,混浊。
运动系统症状:四肢关节浮肿、僵硬、疼痛,病牛站立不动并出现跛行,最后因站立困难而倒卧。
其他症状:皮温不整,特别是角根、耳、肢端有冷感。妊娠母牛可发生流产、死胎,奶牛泌乳量下降或停止。
剖检病变
呼吸型:肺气肿,手压有捻发音,严重时部分牛只肺部水肿、两侧增宽,胸腔有大量暗紫红色积液。
消化型:真胃、水肠和盲肠呈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
其他:肾脏肿胀,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颜色变淡呈贫血性。全身淋巴结呈急性淋巴结炎症变化,肿胀,充血或出血。心肌纤维颗粒变性,间质毛细血管充血,心肌柔软,颜色变淡。全身关节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关节液增多,其他实质脏器可见混浊肿胀。
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根据该病流行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牛群在蚊蝇活动的季节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但致死率低,临床上表现病牛突然高热,40-42℃持续2-3天,呼吸促迫,行走障碍或四肢肿胀瘫痪等症状,
预防:
消灭吸血昆虫:可每周两次用5%敌百虫液喷洒牛舍和周围排粪沟,以杀灭蚊蝇。另外,针对该病毒对酸敏感,对碱不敏感的特点,可用过氧乙酸对牛舍地面及食槽等进行消毒,以减少传染。
加强饲养管理
免疫接种:本病常发地区可在春夏之交,吸血昆虫活动之初接种疫苗。选择鼠脑弱毒疫苗、结晶紫灭活苗、亚单位疫苗,以及近年来研制的病毒裂解苗,都有良好效果。
有用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