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的养殖技术包括场址的选择与鸭舍建设,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几方面,比较多而复杂。可以购买蛋鸭养殖技术单行本学习。
有用0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市场需求的高产、高效、优质的蛋鸭品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其生长速度、产蛋量、蛋品质、适应性及抗病力等因素。同时,引进蛋鸭品种时,要选择正规的养殖场或经销商,确保品种纯正、健康无病。
三、养殖环境与设施
1. 鸭舍建设: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立鸭舍。鸭舍应宽敞明亮,有利于蛋鸭的生长和产蛋。同时,要合理布局,便于管理。
2. 饲养密度:根据蛋鸭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证蛋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舒适的生长环境。
3. 饮水与饲料:保证清洁的饮水和营养均衡的饲料是提高蛋鸭生产性能的基础。根据蛋鸭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其健康生长。
4. 卫生与消毒:定期清理鸭舍,保持环境卫生。对饲养工具、饮水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
四、饲养管理
1. 饲料管理:根据蛋鸭的生长阶段和产蛋水平,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和喂量,保证蛋鸭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要控制饲料质量,防止饲料霉变或污染。
2. 日常管理:定期观察鸭群状态,了解其生长、产蛋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蛋鸭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3. 疫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提高蛋鸭的免疫力。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疫病的扩散。同时,要合理使用兽 药,避免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产生。
4. 人员管理:加强养殖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确保养殖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为蛋鸭养殖提供有力保障。
5. 养殖记录:建立详细的养殖记录,包括饲料消耗、用药情况、免疫接种等,以便对养殖过程进行全程追溯和管理。同时,记录也有助于分析养殖效益和改进养殖技术。
有用0
农村养殖蛋鸭有“春怕四,秋怕八,拖过八,生到腊”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八月是个难关,度过这个难关,鸭子能一直产蛋到腊月,有保持80%以上产蛋率的可能。因此,秋季应加强管理,注意营养调节,保持环境稳定,尽可能推迟换羽,以提高蛋鸭的生产水平。现将秋季养鸭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保证光照时间秋季自然光照时间逐渐缩短,不利于蛋鸭保持旺盛的繁殖机能,要补充人工光照,每天光照时间不能少于16小时,并稳定光照强度。一般20平方米鸭舍安装一盏40瓦的灯泡,灯泡上面加灯罩,且灯与灯的距离相等,悬挂高度为2米,保持灯泡干净。光照可采用早上天亮时开灯,日出关灯,晚上日落开灯,补足16小时关灯的光照法。
二、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秋季动物都有蓄积能量、保证安全过冬的特性,蛋鸭饲养在这时要控制长膘,防止过肥。应适当降低能量或保持适当的运动,控制秋鸭体重在2公斤以内。同时适当提高日粮蛋日质水平,圈养蛋鸭的日粮粗蛋白含量应提高到18%以上。散养蛋鸭应适当补充蛋白质饲料,使它能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满足产蛋需要。这样可以保证秋鸭从处暑到冬至期间多产蛋。此外,要适当补充无机盐饲料,最好在鸭舍内设置矿物质饲料盆(骨粉1份+贝壳粉3份),任鸭自由采食。
三、做好防寒工作入秋后刮一次风就会降一次温,温度的突然下降会导致产蛋率的大幅度下降,生产中应尽可能减少鸭舍小气候的变化幅度。因此,要做好深秋防寒保暖工作,最好使鸭舍温度保持在13~20℃。与此同时,要保持蛋鸭棚舍干燥。秋季是多雨的季节,运动场容易积水,鸭舍内垫料容易潮湿发霉,要采取措施降低舍内湿度,防止垫料过于潮湿。
有用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