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期全蚀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根部病害,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
农业防治
- 合理轮作:与非寄主作物如棉花、蔬菜等轮作2-3年,可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 深耕改土:加深耕作层,将表层带菌土壤翻到下层,促进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菌积累。
-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提高土壤肥力和有益微生物数量。适当增加磷、钾肥及微肥,增强小麦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或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03%-0.04%拌种,可有效预防苗期全蚀病。
- 土壤处理:重病田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每667平方米用1.5-2千克,加细土20-30千克拌匀,在播种前撒于播种沟内。
- 药剂灌根:小麦苗期发现病株后,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0%硅噻菌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液100-150毫升,可抑制病菌扩展。
生物防治
- 利用拮抗微生物:一些有益微生物如荧光假单胞杆菌、木霉菌等,可通过产生抗生素、竞争营养和空间等机制抑制全蚀病菌生长。可将这些微生物制成菌剂,拌种或施于土壤中。
- 增施生物菌肥: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的生物菌肥,能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抑制全蚀病菌繁殖。
有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