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良土壤:灌水洗盐(泡田1-2次,排走盐水),亩施2000-3000斤腐熟有机肥,或配施石膏、磷石膏降低碱度。
2. 选耐盐品种:优先选耐盐性强的水稻品种(如“盐丰47”“津原89”),提升存活及产量。
3. 科学灌溉:采用浅灌勤灌,保持水层抑制盐分上升;生育期避免断水,防止返盐。
4. 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防徒长);补施锌、硅等微量元素,避免缺素症。
5. 田间管理:播前种子用淡水浸泡催芽,提高发芽率;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养分争夺。
有用0
1. 土壤改良:
水利工程: 建设完善排灌系统,引淡水洗盐压碱(关键措施)。
化学改良: 施用石膏、磷石膏、有机肥(腐熟农家肥、秸秆还田)或土壤调理剂,中和碱性,改善土壤结构。
2. 耐盐品种: 选用经审定、适合当地条件的耐盐碱水稻品种(如“海水稻”系列)。
3. 培育壮秧: 采用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控制盐分,培育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壮秧。
4. 科学管理:
移栽: 适当增加密度,带土移栽,减少伤根。
水层管理: 移栽后深水护苗(5-7厘米),返青后浅水勤灌,分蘖末期适度晒田,后期干湿交替。淡水灌溉为主,避免使用高盐分水源。
平衡施肥: 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重视磷钾肥及锌等微肥,少量多次施用。
5. 配套农艺: 秸秆还田覆盖,减少蒸发返盐;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核心: 洗盐压碱是基础,耐盐品种是核心,配套水肥管理是关键。综合运用以上技术可显著提高盐碱地水稻产量。
有用0
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主要包括耐盐碱品种选育、土壤改良和配套栽培技术,目前中国已培育出多个适应不同盐碱度的高产水稻品种,并通过综合技术实现亩产500-800公斤的突破。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