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核桃黑是虫害,是由核桃举肢蛾危害的核桃果实。核桃表皮黑了能吃,但没有了商品价值。我国核桃产区1年发生2代, 在河北、山西的高寒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区1年仅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的表土处越冬。
2代区防治方法:
1.刨树盘,以恶化越冬幼虫的生态环境,秋末冬初(10~11月)或春季(3~5月)深刨树盘10厘米以上。
2.地面药剂处理,毒杀即将羽化的成虫,5月中旬开始,大树每株用25%辛硫磷50克,兑水5公斤喷洒树盘内外并混土。
3.树上防治,5月下旬田间越冬代蛾已出现后,及时喷药不可偏晚,6月中旬喷第二次药,25%灭幼脲三号1500倍液。
4.摘除虫果 ,6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幼虫脱果前,及时拾净地面落果,摘除树上变黑虫果,集中深埋。
5.物理防治,核桃举肢蛾对短波光趋性较强,可用黑光灯对核桃举肢蛾成虫进行引诱。日诱蛾量最多可达311头。
有用1
针对核桃发黑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日灼,二是病害,三是虫害,四是采摘过晚。
第一种情况日灼:
在阳光强烈、天气干燥,阳面儿的旱坡地上,日灼导致核桃发黑的现象最突出。由于太阳光照太强,把核桃表面的青皮给晒干了。灼伤之后,核桃青皮表面像被水烫过一样,然后逐渐干,逐渐发黑。我们看到的是表面的青皮儿被晒黑了,实际上里面的核桃仁也变黑了。这是第一种导致核桃黑的情况,叫日灼。
第二种情况病害:
主要有炭疽病和黑斑病。感染这两种病害之后,核桃青皮发黑,青皮发黑之后,果仁也跟着变黑了。
第三种情况核桃举肢蛾:
山区里面发生的比较多,叫做核桃黑,实际上是一种虫害导致的,也就是核桃举肢蛾导致的核桃黑。
除了以上这三种情况,第四种情况就是,如果核桃成熟后,你采摘的有点儿晚,它里边儿的核桃仁儿也会有点儿发黑。
针对核桃发黑的情况,由病害导致的核桃黑是主要成因。炭疽病的病斑比较大,有轮纹状的斑点。细菌性黑斑病一开始青皮上有好几个小黑点,然后逐渐的发软,像外扩,逐渐连成片。针对这种情况,主要以打药预防为主。一过麦收,进入6月份的雨季之后,空气潮湿的时候就要注意预防了,打点百菌清或多菌灵都可以有效的防治这两种病害。
有用1
核桃举肢蛾的防治:
核桃举肢蛾是为害核桃生产较为严重的一种害虫,但由于该虫早期为害不明显,特别是大部分幼虫钻入硬壳内蛀食种仁,所以不好发现,一旦发现落果或果实变黑时,往往已经错过防治时机。核桃举肢蛾为害盛期在7月上旬,但防治该虫应该“赶早”。
核桃举肢蛾在一年发生1~2代,以2代居多,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3厘米深的土内、石块下或树干基部皱裂缝内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化蛹后于第二年5月初开始羽化出土,5月中下旬为羽化出土盛期。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多栖息在核桃下部叶片背部及地面草丛中,晚7时前后飞翔,交尾产卵。卵多散产在两果相接处,其次是萼凹处,只有少数卵产在梗凹附近或叶柄上。每只雌虫产卵30~40粒,卵期4~5天。幼虫孵化后在果面爬行1~3小时后蛀入果实,入果孔上呈现水珠,初透明,后变为琥珀色,隧道内充满虫粪,被害处黑烂。早期被害果果皮皱缩变黑,提早脱落,但幼虫不转果为害。第一代幼虫在果内为害30~40天后,于7月上旬开始咬穿果皮,脱果入土结茧越冬。第二代幼虫蛀果时核桃壳已硬化,主要在青皮内为害,8月上旬至9月上旬脱果结茧越冬。防治最佳时间,应抓住5月初开始羽化出土和5月中下旬羽化出土盛期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办法,提前进行预防。
对于核桃举肢蛾可采取树下覆盖地膜的办法进行防治,于5月上、中旬,在越冬幼虫羽化出土前,整平地面,覆盖多功能双色地膜,不仅能够把举肢蛾的出土成虫全部憋死在地膜以下,减少地面或树上喷药的劳累和浪费,而且能够起到灭草、保水、抗旱、保肥、保持土壤疏松的作用。
对于核桃举肢蛾的防治,可以在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土前),划锄耙细地面,在核桃树下地面喷施1500倍菊酯类农药,杀灭欲出土的成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每隔10~15天树上喷一次1000倍液辛硫磷或2000倍液菊酯类农药,并配加600倍液多菌灵或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杀灭举肢蛾的成虫、卵或孵化的幼虫,可兼治核桃炭疽病等;7月份以后,及时捡拾树下被害的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幼虫脱果入土;到9、10月份幼虫已入土越冬,划锄地面,耙细拉平,地面再喷一次1000倍辛硫磷,杀灭越冬幼虫。这样,基本上可以杜绝核桃举肢蛾对核桃的危害。
有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