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鲶鱼越冬管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疾病防治:在鲶鱼停食前30天左右,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强化培育提高鲶鱼的抗寒抗病能力。饵料要营养全面且丰富,能量蛋白比要高于饲养期,并适当增加维生素C等。饵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等,可促进肝脏的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水质管理:封冰前对池水进行处理,降低池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减少有机耗氧量,消除致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在鲶鱼停食后,根据当地气候,可以在封冰前一周左右进行池水处理,如使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等方法。
低温危害预防:越冬池塘水体出现低温是造成大批死鲶鱼的主要原因。养殖鲶鱼在低于0.5℃的水温下难以存活,因此要尽可能控制并减少低温的出现,特别要防止机械搅水造成水温剧降,不要使底层水温降至2℃以下。
溶氧量增加:水体缺氧也是造成池塘鲶鱼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要保持越冬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和水体中溶解氧相对稳定,增加水层光照,控制浮游植物,防止有机质过高,提高溶氧量。
融冰后疾病预防:融冰后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体中各种病原菌或其孢子、卵、幼虫逐渐发育,大量繁衍,使鲶鱼易受病原菌的侵袭。为减少损失,融冰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
增加池塘水位:越冬期间适当增加池塘水位可以有利于池塘水温的保持。水位一般保持在2米左右,过浅会冻伤、过深会缺氧。
保持池塘肥水:水体肥度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期间的健康程度,肥水具有保温效果,对小瓜虫以及水霉病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越冬期间要保持水体较好的肥度、较好的藻色,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期地泼洒生物肥、有机肥等肥水。
增强体质健康:鱼类在越冬期间基本上不怎么吃料,容易消瘦、体质下降。在越冬之前要做好保肝护胆的工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内服保护肝胆的药物,保证鱼类能安稳越冬。
尽早投喂:在越冬结束之后,尽早开始少量投饵,及早开食,尽量减少停食时间,有利于鱼类体质尽快恢复,减少开春之后爆发鱼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