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1、水肥管理。出苗前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保持基质湿润,出苗前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缺水补水;齐苗后2叶期前建立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以利秧苗盘根,切不可过度控水导致根系受伤,也不宜板面长期淹水,不利于秧苗盘根。移栽前3-4天控水促根。硬地育秧随时喷灌保水。基质育秧一般不需施肥。秧田营养土半旱育秧,可根据需要于1叶1心期和移栽前,共2次,喷洒1%尿素溶液,每次每亩秧田用尿素5-6公斤。
2、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基质表面温度在25~30℃,晚上不低于15℃。如播种期早或播种后平均气温低于25℃,建议在无纺布上加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全苗。硬地温度太高,可多喷水,白天揭布晚上覆盖,或及早松开无纺布。
3、光照管理。出苗前尽量遮光以防高温烧苗,出苗后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秧苗多见阳光。用机械流水线硬盘育秧的最好播种后叠盘暗化2--3天,待出苗后再放入秧田。
4、适时揭无纺布。适宜的揭布时间为栽前3-5天。薄膜覆盖的,在播后4-5天,齐苗后揭膜。
5、病虫防治。基质育苗、无纺布覆盖苗期一般少病虫害,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信息,及时开展秧田期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好灰飞虱、稻蓟马、叶瘟、恶苗病等。移栽前1-2天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机插,预防早期的纹枯病、稻瘟病与稻飞虱等。
6、化学控制。为了培育矮壮秧苗,促进分蘖,延长秧龄,可以应用多效唑。应用时期,1叶1心期。用量,每亩秧田用15%的多效唑60-90克(500-750倍液,一桶水20-25公斤加15%的多效唑30克,一亩一般2-3桶水,叶面积大、群体大的水量应较大,但药液浓度不变,要避免重复喷施)均匀喷雾。秧田利用率高、应用时期偏迟的取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