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化控需结合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判断。黑龙江地区若遇大雨后土壤湿度大,是否能化控可参考以下分析:
一、化控剂的作用与使用条件
- 作用:通过抑制茎秆节间伸长,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促进养分向果穗输送。
- 最佳时机:玉米7 - 11片叶(展开叶)时,且需避开高温、干旱或极端阴雨天气。
二、大雨后土壤湿度大时的化控风险
1. 有利因素
- 土壤水分充足,玉米根系吸收能力强,若化控剂浓度适宜,可能更易被植株吸收,作用效果较均匀。
2. 主要风险
- 药害风险:土壤湿度大时,玉米生长旺盛,若化控剂浓度未调整,可能导致植株过度矮化,甚至叶片卷曲、雄穗发育受抑制。
- 吸收不均:若田间有积水或局部湿度过高,可能导致根系吸收化控剂量不一致,出现植株高矮不一的情况。
三、是否能化控?分情况处理
1. 田间无积水,土壤湿润但不泥泞
- 可化控,但需调整方案:
- 降低浓度:按推荐剂量的下限使用(如常规用20%乙烯利每亩30毫升,可减至25毫升),避免过量。
- 选择晴天下午喷施:待叶片水珠晾干后(约雨后1 - 2天),避开正午高温(≥30℃),防止药液快速蒸发导致局部浓度过高。
2. 田间有积水或土壤黏重泥泞
- 暂不化控,先排涝:
- 积水会导致根系缺氧,此时化控易加重植株生理负担,甚至引发早衰。
- 优先疏通沟渠排出积水,待土壤湿度降至田间持水量的60% - 70%(手捏土成团不散,落地轻踩即碎),再考虑化控(通常需3 - 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