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开花结荚期叶片发黄脱落,这是缺肥还是病害?现在追肥还来得及吗?
刘卫红
刘卫红
赤小豆开花结荚期叶片发黄脱落,缺肥和病害都有可能,需先通过具体特征区分,再判断是否追肥,盲目追肥可能无效甚至加重问题。 第一步:先区分“缺肥”还是“病害” 1. 若为缺肥(多为缺氮、缺钾) - 核心特征:发黄呈“整体性、渐进性”,无病斑、无异味。 - 缺氮:下部老叶先发黄(养分优先供新叶),叶片均匀黄化、变薄,脱落较慢,结荚少且籽粒小。 - 缺钾:中部叶片先发黄,叶尖、叶缘先变褐焦枯(像“烧边”),叶片卷曲,脱落伴随结荚畸形。 2. 若为病害(常见根腐病、叶斑病) - 核心特征:发黄呈“局部性、突发性”,伴随病斑、腐烂或枯萎。 - 根腐病:叶片先萎蔫再发黄,拔起植株可见根系发黑、腐烂(有腥臭味),脱落快,整株易枯死。 - 叶斑病:叶片出现圆形/不规则褐色病斑(中心灰白、边缘褐色),病斑扩大后叶片发黄脱落,病斑上可能有黑色小点(病菌孢子)。 第二步:判断“现在追肥是否来得及” 1. 若是缺肥:来得及,需“速效补肥” 开花结荚期是需肥关键期,缺肥会直接影响产量,建议: - 叶面喷施(最快):优先喷“氮钾混合肥”或“磷酸二氢钾+尿素”(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尿素500倍液),连喷2次,间隔5-7天,快速补充养分,缓解叶片发黄。 - 根部追施(长效):若土壤湿润,可每亩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15-20公斤,或硫酸钾10公斤+尿素5公斤,沿行间开浅沟施入(避免伤根),补充土壤养分,支撑结荚需求。 2. 若是病害:先治病,再补肥(单纯追肥无效) 病害导致的发黄,根源是病菌危害,需先控病,否则追肥会加重植株负担: - 先治病: - 根腐病:用恶霉灵、甲霜·恶霉灵灌根(按说明稀释),每株灌药液200-300毫升,同时叶面喷芸苔素(增强抗逆性)。 - 叶斑病:叶面喷施苯醚甲环唑、多菌灵,连喷2次,间隔7天,清除叶片病菌。 - 再补肥:病害控制后(叶片停止脱落、新叶萌发),再按“缺肥”方案叶面喷肥,补充消耗的养分,避免二次衰弱。 第三步:辅助管理(关键) 无论缺肥还是病害,都需配合: - 控制浇水:避免田间积水(防根腐病加重、根系缺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 摘除病叶:及时摘除发黄、病斑叶片,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菌扩散或养分浪费。
全部1条信息 更新于2025-09-22
赤小豆叶片发黄卷曲,植株矮小,9月份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补救?
采购商(2737)
采购商(2737)
赤小豆9月出现叶片发黄卷曲、植株矮小,核心原因多为根系问题(如根腐病、沤根)或缺素(缺氮/缺钾),需先排查根系状态,再针对性补救,避免延误生长(9月多为结荚关键期)。 一、先排查核心原因:优先看根系 1. 根系问题(最常见,9月多雨易发生) - 若近期降雨多、田间积水,易引发根腐病(根系发黑、腐烂、无新根)或沤根(根系发黄、发褐、失去活力),导致根系无法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叶片发黄卷曲、植株矮小,严重时整株枯萎。 - 区分:拔起病株,若根系腐烂有异味,是根腐病;若根系仅发黄无异味,多为沤根。 2. 缺素问题(次因,易与根系问题混淆) - 缺氮:叶片整体发黄(从老叶开始),卷曲不明显,植株矮小、分枝少,豆荚发育慢; - 缺钾:叶片边缘发黄焦枯,中间仍绿,伴随轻微卷曲,植株抗逆性差,易倒伏。 二、针对性补救措施(分场景处理) 场景1:根系问题(根腐病/沤根)——先救根,再补肥 1. 紧急排涝/散湿 - 若田间积水,立即挖深排水沟(沟深30cm以上),排出积水;若土壤黏重潮湿,可撒干草木灰或细沙土,降低土壤湿度,避免根系持续缺氧。 2. 防治根腐病 -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恶霉灵水剂800倍液,灌根处理(每株灌
全部1条信息 更新于2025-09-19
没有更多的问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