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
【虫害名称】:白粉虱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又名小白蛾,学名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是欧美各国温室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我国的虫源可能是70年代从国外随苗木、果品传入,80年代已在北方各地发生,并逐步向南方蔓延。该虫为害47科200余种植物。除为害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外,还为害露地蔬菜,主要寄主有菜豆、黄瓜、茄子、番茄、辣椒等。常见为害的花卉有一串红、倒挂金钟、瓜叶菊、杜鹃、扶桑、桂花、茉莉、大丽花、万寿菊、夜来香、佛手等。其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株汁液,被害叶片失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除直接为害外,由于种群数量大,群聚为害,分泌的大量蜜露严重污染叶片与荚果,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影响光合作用,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分布范围】: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为害作物】: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为害特点】: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萎蔫、退绿、黄化甚至枯死,还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的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毫米左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静止时翅呈屋脊状放置在身体背上。翅端部半圆形,盖住整个腹部,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卵:长椭圆形,0.2~0.25毫米。有短卵柄,初产时淡黄色,后变黑色。若虫:长卵圆形,扁平,淡黄绿色,体表具长短不一的蜡质丝状突起。共3龄,一龄若虫体长0.29毫米,常椭圆形,触角与足发达,可自由活动;2、3龄若虫体长分别为0.38和0.52毫米,淡绿色或黄绿色,足与触角退化,营固定生活。伪蛹:实际是4龄若虫,黄褐色,长0.8毫米左右,椭圆形,初期体扁平,后逐渐加厚,侧面观呈蛋糕状,中央稍高;一般背面具8对蜡质刚毛状突起。 【发生规律】:温室白粉虱在北方地区是在温室、冬暖式大棚等保护地设施中度过冬季,并可在其中继续繁殖为害,这些场所是主要的越冬地。来年4月中旬以后,陆续由保护地迁往春播的露地蔬菜上为害。而在冬季温暖的地区,卵可以在菊科植物上越冬。次年开春后,从越冬场所向阳畦和露地花卉上逐渐迁移扩散。在露地蔬菜上,7~8月成虫密度增长较快,8~9月间为害严重,10月中下旬以后气温下降,虫口数量逐渐减少,开始向温室内迁移,并继续繁殖为害。在温室和大棚内一年可发生20多代,有两次严重为害期。早春3月份以后,在温室和冬暖式大棚内虫口数量开始迅速上升,4~5月份造成第一次严重为害。第二次是在10月至12月上旬,在冬暖式大棚和秋延迟棚中严重为害。每年从12月下旬至来年2月份,由于棚室内温度较低,因而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成虫、若虫均偏嗜在上部嫩叶,在叶背栖息,吸食。成虫羽化常在清晨,从蛹背呈“T”字形裂开。在叶背雌雄成虫成对排列,羽化后1~3天即可交配产卵。两性生殖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虫;孤雌生殖发育为雄虫。每雌虫产卵100~200粒。卵多产在上部嫩叶上,每天产卵2~9粒不等。随着植株生长,成虫的产卵部位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的分布形成一定规律,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上中部的叶片多为初龄若虫,中部叶片多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叶片以蛹为多。成虫寿命长达20~30天,产卵历期较长。若虫孵化后几小时内活动性较强,为游走期,此时是温室白粉虱若虫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可行走阶段,然后营固着生活。第一次蜕皮后,触角、足消失。成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但忌避白色、银灰色;不善于飞翔,从温室、大棚向外由近及远迁移扩散,在邻近虫源的为害田先由点片发生,然后逐渐蔓延。成、若虫群集叶背,口器可深及叶部筛管,叶片受害变黄。成虫、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聚于果实与叶面上,引起煤污病。叶片被污染后妨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造成叶片萎蔫;另外排泄物污染豆荚,造成经济损失。温室白粉虱寄主种类很多,在温室、冬暖式大棚越冬或栽培的花卉植物上发生早,发生多;露地栽培发生较迟。由于该虫虫态小,吸着力强,常可依附苗木、果品等扩散传播。温室白粉虱的生长发育、繁殖与温度有关。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8℃,当温度超出30℃时,卵、若虫死亡率高,成虫寿命缩短,产卵少,甚至不繁殖。所以夏季凉爽,冬天越冬环境较好的地区发生较多。我国南方发生较少,这与夏季高温有关。温室白粉虱抗寒性较差,所以在我国北方各省很难在田间越冬。 【防治方法】:1、培育无虫苗:定植前温室要消毒,种苗、残茬带虫是该虫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定植前对种苗,温室每667m2用80%敌敌畏0.4~0.6公斤熏杀,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3%吡虫清(莫比朗、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喷雾。2、色板诱杀与拒避:在温室、大棚的门窗或通风口,悬挂白色或银白色的塑料条,可拒避成虫侵入。不同黄色诱虫效果不同,以桔橙黄为最佳。在室内设置黄色诱虫板(带)(可用胶合板、塑料薄膜制成),涂橙皮黄色,并抹10或11号机油,挂在行间1.5米高处,有明显的诱虫效果。3、生物防治:利用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aleyrodis防治粉虱也有效果。该菌仅感染粉虱幼虫,寄生后虫体边缘全部充满菌丝体而死亡。还可以与乐果、波尔多液等农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