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年08月22日 01:01:53

2021年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2日 01:01:53 来源:惠农网农业专家投稿 作者:编辑小兔 阅读量:8892
导读:今年3月以来,气温阶段性变化明显,冷暖波动较大,春季气温总体偏高,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内蒙古东部降水偏多外,部分谷子主产区降水总体偏少,给局部地区谷子春播带来一定困难,需要抓住时机抢墒播种,推广应用谷子抗旱种植技术。为指导各地谷子生产,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1年谷子生产指导意见。

今年3月以来,气温阶段性变化明显,冷暖波动较大,春季气温总体偏高,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内蒙古东部降水偏多外,部分谷子主产区降水总体偏少,给局部地区谷子春播带来一定困难,需要抓住时机抢墒播种,推广应用谷子抗旱种植技术。为指导各地谷子生产,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1年谷子生产指导意见。

2021年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一、选用良种

要根据市场需求,兼顾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要求,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一般选择在当地试验示范中表现好的优质、抗倒、耐旱、抗病高产良种,以及且兼具抗除草剂、株高适宜、谷码松紧适中等特性的品种。由于谷子是光温反应敏感作物,需避免不同产区之间盲目引种。确需跨区引种,要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鉴定。

二、精细整地

注意轮作倒茬,选地时以麦、豆前茬为好。播种前要精细整地,通过旋耕、耙耱、镇压等措施,做到播种地块上虚下实。对于秋冬季雨雪少干旱严重的地区,可待降雨后整地,趁墒播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整地灌底墒水,确保苗全苗壮。对于秋冬季雨雪较多的地区,春季土壤墒情较好时,可免耕保墒播种。夏播谷子产区,应尽量低留前茬,前作茬较高时可采用灭茬机进行2遍以上灭茬,然后整地待种。

三、科学施肥

谷子施肥基本原则是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重施底肥,尽量少追肥。底肥一般以农家肥或有机肥为主,也可用二铵等复合型化肥代替。东北和西北产区,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8公斤左右。地膜覆盖地块应施足底肥,有条件地区可亩增施3000公斤农家肥或300—500公斤生物有机肥,最好亩底施40—50公斤缓释配方肥或50—6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华北夏谷区,谷子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8公斤左右,可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在播种时直接施足底肥。

2021年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四、适期播种

谷子播期要根据品种、地温和土壤墒情等确定。东北和西北无霜期短的冷凉区,一般4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最迟不能晚于5月底。夏播区适宜播期为6月初到6月底,夏谷播种不宜太早,以避免病毒病危害加重。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可适时播种;土壤墒情差的地块,可抢墒播种。

播种前应进行晒种或用药剂拌种。东北春播区,一般采用条播机露地平播或配套覆膜播种一体机地膜覆盖播种,等行距种植行距5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60厘米,窄行行距40厘米。西北冷凉春播区和干旱区,一般选择微垄膜侧沟播或者全膜覆盖种植,采用配套覆膜播种一体机播种,并可结合滴灌、喷灌等节水栽培技术。雨量、热量较好的夏播地区,可选用条播施肥一体机直接贴茬免耕播种,宜将行距加大至50厘米左右,以利于中耕机械操作。

五、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点、水肥条件、播种方式等确定种植密度,通过控制适宜播量和间苗管理,确保合理密植。采用精量播种,一般每亩播量0.2—0.35公斤,播后无需间苗。无法精量播种的,一般亩播量0.5—0.75公斤,播后采用人工间苗或化学间苗达到合理群体。东北春谷区,亩基本苗2.5—4万株;西北春谷区,亩基本苗2.5—3.5万株;华北夏谷区,亩基本苗4—5万株。旱薄地密度宜小,高水肥地密度宜大,特殊需要稀植的品种,要按照品种说明确定密度。杂交谷子适宜留苗密度在1.2—1.5万株/亩。

2021年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六、加强管理

除草间苗:抗除草剂品种在出苗后6—15天采用配套除草剂间苗和除草。可选用单嘧磺隆或其他适宜药剂于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封地。膜侧栽培较露地栽培减半使用除草剂,全膜覆盖不用或少用除草剂,除草剂使用按照说明书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水肥调控:雨水丰沛年份生育期间一般不用浇水,遇到大雨要注意及时排水。降雨较少时,有水浇条件的可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浇水1—2次。施肥以底肥为主,因地制宜适当追肥。露地栽培的可在谷子封垄前结合中耕培土追施15公斤左右尿素,开花灌浆期可叶面喷施钾肥。

防治病虫:通过采用抗病虫品种和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实施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降低病虫害发生。在病虫发生后,选用低毒高效农药进行防控,建议选用真菌类、病毒类和细菌类微生物杀虫剂,推广应用植物源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七、适期收获

当95%谷粒变硬时及时收获,可选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或采取分段机械收割脱粒。一般平原区可采用切流式联合收获机收获,丘陵山区地块可采用分段收获,先割倒晾晒再脱粒。收获后的谷子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贮藏保存。

来源: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关于2021年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相关专家问答
查看更多
老师你好,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求问!
采购商(7821)
采购商(7821)
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水稻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会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导致发黄烂根。 2、土壤肥力不足:土壤中缺乏氮、磷、钾等必需的营养元素,会导致秧苗生长不良,发黄烂根。 3、水分过多:秧板长时间积水,或秧板不平,低洼处积水,会使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缺氧,从而引起发黄烂根。 4、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后秧苗基部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并腐烂,导致秧苗发黄枯死。 5、施肥不当:过量施肥,或者施肥不均匀导致发黄烂根。 从图片上看,可能与局部水分过多或者立枯病有关。 防止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办法如下: 1、苗床土壤调酸:PH调节到约5-5.5,使其适宜水稻生长。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均匀施肥,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不过量。 3、合理灌溉:秧厢周边要开沟,保持通畅,确保爽水,田间水分要适度,避免长期积水,2-3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特别是机插软硬盘育秧,以此确保盘根良好。湿润育秧三叶期后,可适当建立浅水层。 4、立枯病防治: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敌克松等药剂进行拌种。发病初期,可喷施甲霜灵、恶霉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学习了解更多的水稻种植技术,可登录“水稻老夏”Wx公众号或“水稻老夏”抖音号。
全部1条信息 更新于2024-09-25
相关专家推荐
查看更多
乔子英
乔子英·资深农艺师 | 详情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
石家庄农学院
8989咨询量
10969回复量
擅长:擅长水稻,大豆,白菜,菠菜,花生,红薯,西红柿,肥料,小麦,绿豆,高亮,稻谷。
限时免费提问
任方胜
任方胜·高级农艺师、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指导员 | 详情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
淮滨县农业农村局
795咨询量
378回复量
擅长:小麦、稻谷等粮油作物种植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苗永建
苗永建·高级农艺师 | 详情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1892咨询量
12859回复量
擅长:擅长茄子、土豆、西红柿、辣椒、鲜玉米、黄瓜、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等蔬菜/粮油作物种植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