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胡桃肉状菌春季危害双孢菇
惠农网·农技学堂
2289人阅读
褐斑病又名干泡病、黑斑病,是双孢菇栽培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危害较重,应注意识别和防治。

一、发病症状
发病时多在菌柄、菌伞、菌褶上形成褐色斑点,出现凹陷,子实体失去坚韧性,严重时会腐烂。幼菇发病形态多变,菌伞边缘呈锯齿状,或菌柄弯曲,有的形如蒜头,菌柄粗于菌盖。在大菇上发病时多产生局部的褐色斑点,病菇后期变干,革质化,在发病部位产生灰色霉层。褐斑病与白腐病不同之处是病菇腐烂较慢,且不流褐色黏液,也没有恶臭。在早期,白腐病与褐斑病症状相似。

二、病源
初次侵染源通常来自覆盖*。染病子实体上的病菌孢子随气流传播感染,人工操作时,手、工具接触病菇也可传播感染。此病一般先从菌柄折断处感染后扩大蔓延。
三、发病的环境因素
病害发生程度与所处的温湿度有密切关系。菇床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潮湿,以及带菌废料在菇床上堆放等因素,都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四、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菇。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填平。同时用福尔马林消毒作业工具,预防病菌传染。

2.降低温湿度。开窗通风,降低温度、湿度,相对湿度不超过95%。
3.药剂防治。为了预防病害的发生,在子实体长出之前,用1∶1∶300的波尔多液喷洒覆盖*的表面,可大大降低感染率。也可每100平方米菇床用100克多菌灵或200克甲基托布津对水100~150公斤喷洒菇床表面。
4.其他。如采用上述措施后,病害仍然继续发展,可把覆盖*全部拿掉,换用无病土壤,重新覆盖,并控制发病因素。
关于双孢菇褐斑病防治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1359号
长沙网安数字警务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130072 营业执照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4301020285067(1-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湘)-非经营性-2024-007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证书 (湘)长字第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