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9日 12:00:01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9日 12:00:01 来源:惠农网用户投稿 作者:编辑小白菜 阅读量:19882
导读:小麦赤霉病在小麦的各个生育阶段都可感病,可造成小麦苗腐、茎基腐和穗腐。在我国小麦产区,赤霉病主要引起小麦穗腐,故又称小麦穗枯病、红麦头,下面来说说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

小麦赤霉病在小麦的各个生育阶段都可感病,可造成小麦苗腐、茎基腐和穗腐。在我国小麦产区,赤霉病主要引起小麦穗腐,故又称小麦穗枯病、红麦头,下面来说说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一、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

1、赤霉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最大,尤其是抽穗期至扬花期遭遇多雨阴雨天气,如果气温又比较高,很容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大发生。

2、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还与品种有比较大的关系,小麦不同品种抵抗赤霉病的能力差异比较大,其中短芒或无芒品种抗性最差,最容易感病。

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还与地区以及越冬菌源数量有关,南方江淮地区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越冬菌源多,容易大发生;北方黄河流域至东北麦区,温度低,雨水少,空气干燥,大发生年份比较少。

二、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

1、病原菌

禾谷镰孢、燕麦镰孢、串珠镰孢、黄色镰孢和税顶镰孢等多种病菌均可以引起小麦赤霉病。

2、引发原因

(1)扬花期遭遇连绵阴雨,田间湿度过高时,容易引起小麦赤霉病。

(2)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土壤偏黏重的地块容易引发小麦赤霉病。

(3)偏施氮肥,小麦生长过于茂密,导致田间通风不良, 从而引发小麦赤霉病。

(4)前茬作物为玉米的地块容易发生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1、最佳防治时期

小麦赤霉病防治最佳时期为抽穗后至扬花初期。

2、防治方法

(1)在小麦抽穗期时,每亩地使用110g的30%多·酮可湿性粉剂或110ml的28%井岗霉素·多菌灵悬浮剂、230ml的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70g的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80g的4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g的28%烯肟菌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50-60kg稀释,全田喷洒。

(2)在小麦扬花初期时,每亩地使用80g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0g的多菌灵·福美双·硫磺可湿性粉剂、80g的40%多菌灵·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30g的7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剂、150g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25g的5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兑水50-60kg稀释,全田喷洒。

(3)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在小麦灌浆初期时,每亩地使用80g的25%戊唑醇乳油或50g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ml的25%丙环唑乳油、55ml的25%咪鲜胺乳油、110ml的25%氰烯菌腈悬浮剂、22ml的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兑水50-60kg稀释,全田喷洒。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以上就是关于小麦赤霉病的一些介绍了,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只有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子囊孢子)时,病害才可能大发生。由于年年都会存在大量的病菌,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的天气,特别是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就决定了赤霉病发生的轻重。

关于小麦赤霉病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相关专家问答
查看更多
相关专家推荐
查看更多
王金玉
王金玉·高级农艺师 | 详情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
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6873咨询量
10379回复量
擅长:擅长日光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姚友华
姚友华·高级农艺师 | 详情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
岔河镇农技站
9978咨询量
11619回复量
擅长:擅长大麦,旱稻,小麦,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农药,肥料,西瓜,草莓,西红柿等农作物种植。
限时免费提问
苗永建
苗永建·高级农艺师 | 详情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1878咨询量
12848回复量
擅长:擅长茄子、土豆、西红柿、辣椒、鲜玉米、黄瓜、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等蔬菜/粮油作物种植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