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龙鱼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惠农网·农技学堂
9481人阅读
鲮鱼又称土鲮、鲮公、雪鲮、花鲮等,是淡水鱼类,常栖息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水体中,水温在15-30℃时食欲旺盛。鲮鱼肉质细腻,味鲜肉美,不管是红烧还是炖汤都非常美味。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鲮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我们一起来看看。
1、池塘准备
准备一个面积为5-8亩的池塘,水深控制在1.2-1.5米。池塘中的污泥不得超过20厘米,过深的淤泥会影响水质,滋生有害细菌和寄生虫。因此,应及时清除过深的淤泥,保持池塘底部相对清洁。
2、鱼苗投放
放苗时间通常在6月至10月,根据各地上市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6月底到8月初,第二阶段是8月至9月初,第三阶段是9月至10月初。
3、养殖密度
高密度放养一般可亩放1000尾左右,在一定的养殖面积内,鲮鱼的数量可以根据池塘条件、水质情况和养殖技术进行调整。高密度养殖可以提高产量,但同时也需要更加严格的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
4、水质管理
鲮鱼对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在水温20℃至28℃时,即使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鲮鱼仍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时还未出现窒息,因此可以高密度放养。
5、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初期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食,一天需要泼洒三次左右的豆浆,并适量添加菜饼。鱼苗培育约半个月后,可以在池滩脚下种浆,分塘后的鱼苗要根据地质的好坏进行施用有机肥。
6、病害防治
鲮鱼抗病性较好,但育苗期间容易得气泡病,因此要做好气泡病的预防工作,定期清理水塘并注入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洁。
以上就是鲮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的介绍,鲮鱼适应性强,能够在较为复杂的水环境中生存,养殖时,要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同时要确保水温和水质稳定。
关于鲮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