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对养猪有什么好处?生姜在猪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用途
惠农网·农技学堂
6464人阅读
近年来,随着生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田间管理较为粗放,生姜病害的发生也呈加重趋势。特别是每年5月份开始,由于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尤为突出。为了有效防治生姜茎基腐病,提高生姜的产量和质量,下面一起学习下姜茎基腐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发病症状
生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导致叶片发黄。发病后期,病斑会环绕茎基部一周,使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由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受阻,地上部主茎会由上而下逐渐干枯死亡,叶片发黑并脱落,呈现出枯萎状。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扒开土壤(一般在地表2厘米处),可以在病部和土壤中看到白色棉絮状物。病情严重时,植株开始死亡,危害极大。
二、传播途径
生姜茎基腐病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姜及病残体上越冬,或者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当条件适宜时,病菌就会开始发病。一般情况下,5月份开始出现病害,收获后带有病菌的种姜仍可继续发病,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播种时。
三、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生姜是一种喜光耐旱的植物,通风和透光不良的地块更容易发病。此外,黄泥壤土、黏性重的土壤也容易发病。在重茬连作的地块,田间菌源量会累积,导致发病更为严重。
四、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预防方案:
①生姜茎基腐病原菌一般在5月初就开始活动,此时可使用青枯立克500倍液稀释,进行茎基部喷施灌根,每株约需200ml左右,5-7天灌一次,连灌2次。
②在茎基腐病高发时期,一般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旬(一般第3遍培土时),分别使用青枯立克500倍液和姜瘟净600倍液稀释,同时进行灌根,每个时期均5-7天灌一次,连灌2次。
治疗方案:
①发病初期:一旦发现茎基腐病,应立即采取措施。首先使用剪刀在离地面处剪断病株,并带出地外,然后再使用青枯立克300-400倍液稀释,进行全面或重点区域(发病区及其周围3米内区域)灌根,3天用药1次,连用2-3次。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采取预防方案。
②对于往年或今年已发病严重地块或病情严重区域(比如:天气影响,可能造成病情迅速蔓延时),应采取重点区域(发病区及其周围3米内区域)漫灌的方式,即使用青枯立克500倍液稀释,进行漫灌,其余可酌情进行穴灌;间隔3—5天,再进行一次穴灌。
备注:在7月中旬(此时上部温度恰适于病菌生存,所以必须进行植株喷施)和8月中旬,姜茎基腐病高发的时期,姜瘟病也开始发生,所以应连同姜瘟病同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姜瘟病的防治主要药剂为姜瘟净。
2.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优质种姜:选择无病虫、无霉烂的种姜,防止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播种时,可用青枯立克浸种,晾干后再待播。
合理轮作倒茬:在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倒茬,可以有效防灾避害。
科学用肥,改良土壤:不使用未腐熟发酵好的动物粪便,防止杂菌带入造成姜瘟的大面积发生。可选用优质的有机肥料或进行深度发酵腐熟。
姜茎基腐病对生姜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种植户应重视田间管理,合理选用防治措施,确保生姜的健康生长。
关于姜茎基腐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