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桃的保花保果及套袋技术
惠农网·农技学堂
3618人阅读
中油4号桃设施栽培优质优产技术
安徽省砀山县园艺场生产技术科
郭永涛 高级农艺师
近年来,中油四号作为郑州果树研究所育出的品种,甚称经典。这个品种不但品质好,而且容易栽培丰产性特别好,深受广大果农及消费者的喜爱。但进入设施栽培后,由于一些技术措施没有落实好,往往出现花芽形成少,坐果率低以及坐果后落果严重等,给广大果农造成很大损失。为此本人经过多年大棚管理实践经验,总结出这套中油4号油桃优质、优产管理技术,为广大果农提供参考。
一、扣棚前果树管理
1、冬季修剪
大棚栽培一般采用柱形树形;干高220cm,距地面60cm向上,培养4至6个结果枝组,每个结果枝组间隔25厘米至30厘米,螺旋上升,互不遮挡。
修剪方法:主要采用长枝修剪法,疏除背上强旺枝背下下垂枝,以及细弱枝,病残枝。每株树保留20至30个有效结果枝。对于修剪造成的大伤口,要进行伤口保护,涂抹伤口愈合剂。
2、修剪要点
幼树期及结果初期 幼树生长旺盛,应重视夏季修剪。主要以整形为主,尽快扩大树冠,培养牢固的骨架;对骨干枝、延长枝适度短截,对非骨干枝轻剪长放,提早结果,逐渐培养各类结果枝组。
盛果期 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前期保持树势平衡,培养各种类型的结果枝组。中后期要抑前促后,回缩更新,培养新的枝组,防止早衰和结果部位外移。结果枝组要不断更新。应重视夏季修剪。
扣棚前冬剪主要目的是,调整树体结构,合理分配结果枝,控制上强均衡树势。
2、肥水管理
(1)施肥
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菌肥为辅。为避免沟施对根系伤害过大,可采用隔行沟施,两年一轮换。有机肥施用量以有机菌肥干粉为例,每亩1000kg至1500kg,配以每亩25kg至50kg斤硫酸钾肥。施肥时先把有机肥干粉丝入沟中,把硫酸钾肥撒施在有机肥干粉上面覆土掩埋,注意避免使用没有充分腐熟的牲禽粪便。
(2)施肥过后浇一次透水沉实,两天后覆地膜。
二、扣棚后管理
1、扣棚后开花前管理:扣棚后即开始升温管理,这段时间温度控制特别重要,控制不好将会造成花器分化畸形、败育,即雌蕊生长过长,花粉量少甚至无花粉或者花粉分化不好,发芽率低,无法完成授粉、授精,造成花而不实影响座果。因此,刚开始升温时要逐渐梯度升温。升温第1至3天每天白天温度控制在5至10°C,晚上不低于5°C。第四天到第六天,白天温度控制在10至15°C,晚上不低于5°C。第7至15天,白天10C至15°C,15天以后,白天不超过25°C,(个别品种不超过20°C)晚上不低于5°C,开花前棚内严禁出现30°C以上的高温。
2、花果管理
原则 根据品种特点和果实成熟期,通过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措施调节产量,一般每667㎡在1250kg~2500kg。
时期和方法 疏花在大蕾期进行;疏果从落花后两周到硬核期前进行。具体步骤先里后外先上后下;疏果首先疏除小果、双果、畸形果、病虫果;其次是朝天果、无叶果枝上的果。选留部位以果枝两侧、向下生长的果为好。长果枝留3个~4个,中果枝留2个~3个,短果枝、花束状结果枝留一个或不留。
(1)棚体内管理:每天棚内温度除维持正常的温度外,棚内气体,每天都要进行更换,这个措施非常重要。据实验测定,每天大棚棉被卷起后,太阳没升起前,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500ppm,在太阳升起后,一小时内,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迅速降为几百甚至几十个
ppm,一旦连续两天以上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导致花或者幼果的营养回流,进而造成落花落果严重,因此,开花后直至果实成熟,每天卷起棉被后,太阳一升起,无论阴天还是晴天,都要立即扒开通风口通风,更新棚内气体。这个措施也非常重要,需严格执行。
(2)、花期管理:在大棚初花期前防治一次蚜虫可用22.4%的螺虫乙酯5000倍喷雾,铃铛花时,喷硼肥加芸苔素内酯促进坐果。开花后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或每亩一万头蜜蜂采花授粉,花期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C以下,温湿度控制在30%至70%,严禁出现30°C以上的高温,加强通风。
(3)幼果期管理:坐果后应严格执行温湿度管理,温度控制在25°C以下,最高温度不超过28°C,湿度控制在70%以下。特别是湿度不可再80%以上连续2天以上长时间维持,否则会造成灰霉病,疮痂病等病害发生,进而造成落花落果。当幼果长至蚕豆粒大小时进行疏果,疏除病虫果、畸形果、稠密果,果实间距10~20cm。4年生以上果树每亩产量控制在2000kg左右,果个数在2万至2.5万个左右。疏果定果后,当果实进入转色中期时,需要剪除结果技背上的当年生枝条,去除无果枝,强制透光,使果实接受阳光,促进着色。当果实接近成熟时,再进一步摘除遮挡果实上的叶片,使果实完全接受阳光促进果实着色面积达80%以上。但剪除枝条、摘叶均不可过早,过早剪除技条,摘除叶片将会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二、肥水管理
一般在疏果前进行一次追肥,以低氮中磷高钾水溶复合肥为主。果实生长进入硬核期后,避免使用水溶肥,虽然一些水溶肥能够促进果实迅速膨大,但所引起的裂核、加速果实成熟老化、降低果实商品率等问题不可忽视。叶面喷肥主要采用对树体、果实补钙。从开花后至果实着色前,连续喷3至4次糖醇钙,促进果面光洁度、亮度以及增加果实硬度,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大棚内浇水要根据土壤墒情一般进行4至5次。第一次在扣棚前结合施有机肥。第二次在开花授粉结束后。第三在幼果膨大开始后,第4至5次在采收前后视土壤墒情确定。此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不可出现旱情。但在进入硬核期后严禁浇水,此期浇水,易引起大量裂核现象,降低果实商品率,影响经济效益。
三、植保管理
1、防治原则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价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
2、农业防治 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合理负载,保持树体健壮。采取剪除病虫枝、人工捕捉、清除枯枝落叶、翻树盘、地面秸秆覆盖、地面覆膜、科学施肥等措施抑制或减少病虫害发生。
3、物理防治 根据病虫害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灯、树干缠草把、粘着剂和防虫网等方法诱杀害虫。(配杀虫灯照片)
4、生物防治 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物,如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配性诱剂杀虫照片)
5、化学防治 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使用化学农药时严格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大棚内一般虫害有天牛,蜗牛,蚜虫,叶螨、菜青虫,食心虫等害虫。对于天牛防治,主要采用熏蒸药追堵虫眼,人工扑捉成虫等措施。蚜虫、叶螨可选用螺虫乙酯、乙唑螨晴、吡蚜酮等农药针对性防治。菜青虫、食心虫,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四氯虫酰胺等药剂防治
病害主要有:穿孔病,灰霉病,流胶病,疮痂病等。针对各病害发生特点,可选用易保,丙森锌,克菌丹、苯醚甲环唑等,针对性使用。使用时期一般为花前,花后及果实生长期间。果实采收前10至20天停止用药,注意每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5代,虫卵在树皮越冬,幼虫自果梗蛀入果心,引起褐腐病,影响果实品质。药剂选用苏云金杆菌8000IU/微升200倍液。
蚜虫:一年中发生代数多,随桃树发芽,卵孵化,为害花及幼叶,6月以后转移到其他寄主上越夏,落叶前再迁回桃树上产卵越冬。防治方法:主要抓春季卵盛孵期喷布50%氟腚虫胺晴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
桃树穿孔病、炭疽病:早春展叶前后侵害叶片、新梢,使其变形、干枯、脱落,也可为害果实。防治方法是在桃芽膨大而尚未绽开时喷布矿物油100倍加80%代森锰锌500倍喷雾。桃炭疽病、桃疮痂病为害果实和枝稍,可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防治。
四、采收、运输
采收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分期、分批,实时采收。
采收和包装 果实采收应适时进行。用于鲜食或运销外地的桃,宜在果实充分生长,果面丰满的硬熟期采收。就地鲜销品种,宜在果实充分肥大,风味浓厚时采收。按大小、着色程度等进行分级、包装。
运输 桃果实不耐贮藏,一般采后要及时处理,目前通用的冷藏法是将硬熟期采摘的果实置于温度0-5℃相对湿度80-90%的冷库中,可贮存15-20天。长途运输最好用冷罐车,销售前再移到20-25℃下后熟3-4天即可上市。注意运输途中不得接触非绿色食品和其他污染源。
作者简介:郭永涛 男 高级农艺师 宿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安徽省砀山县园艺场生产科从事农业果树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工作。
安徽省砀山县园艺场
生产技术科
2022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