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年09月17日 03:02:55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7日 03:02:55 来源:惠农网农业专家投稿 阅读量:5687
导读:大豆细菌性角斑病一般发病情况下,如果发病程度较轻,对大豆生产影响不大,但发病严重地区会导致植株叶片枯死脱落,造成大豆严重减产。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一般发病情况下,如果发病程度较轻,对大豆生产影响不大,但发病严重地区会导致植株叶片枯死脱落,造成大豆严重减产。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叶片上病斑初期为圆形或多角形小斑点,水渍状,以后逐渐扩大。病斑最后变为深褐色,稍凹陷,病斑周围有—狭窄的褪绿晕圈。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当病斑多时,病斑相互汇合成大块组织 枯死,似火烧状。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病原

病原细菌为杆状,两端圈钝,端生1—3根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病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发生规律

病原细菌在病粒和病残体内越冬,带菌种子和病残体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叶片受机械损伤创口多时,利于病菌侵染,发病重;多雨有利于细菌的侵染、传播,病害发生重;连作菌源量大,病害发生重;天气干燥抑制发病。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上或未腐熟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即发病,成为该病扩展中心,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

1.选择适宜于本地区相对抗、耐病品种。

2.采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l%稀盐酸液浸种3~4h后洗净播种,也可用种重的0.3%的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拌种。

3.实行2~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深翻土地,消灭菌源。

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二噻农+碱性氯化 铜水剂500倍液,或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喷雾,7~10天防治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相关专家推荐
查看更多
刘俊杰
刘俊杰·研究员 | 详情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1651咨询量
2729回复量
擅长:擅长香菇、平菇、羊肚菌、木耳、滑子菇等菌菇种植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黄文祥
黄文祥·高级农艺师 | 详情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
河南省宁陵县农业农村局
9889咨询量
10202回复量
擅长:擅长黄瓜,西葫芦,冬瓜,番茄,茄子,辣椒,四季豆,白菜,胡萝卜,芹菜,菠菜,生菜,莴苣,花椰菜,包菜,苹果,梨,桃树,葡萄等。
限时免费提问
陈华强
陈华强·高级农艺师 | 详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
私营
959咨询量
1149回复量
擅长:草菇、秀珍菇、羊肚菌、平菇、白菌、姬菌、竹荪、凤尾菇、姬松茸、松树菌等食用菌种植
限时免费提问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