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年09月08日 16:00:47

双季稻怎么施肥?双季稻“三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8日 16:00:47 来源:惠农网农业专家投稿 阅读量:4032
导读:江西地区一年可种植两季水稻,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必须通过施肥才能保证水稻生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双季稻“三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江西地区一年可种植两季水稻,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必须通过施肥才能保证水稻生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双季稻“三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双季稻“三控”绿色节本增效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为核心的综合栽培技术。“控肥”就是控制总施氮量调整基蘖肥施氮量,在施足基肥、保证密度基础上推迟分蘖肥施用时期,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控苗”就是通过控肥控制无效分蘖和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就是通过控肥、控苗优化群体结构、增强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确保稻米食用安全。

双季稻怎么施肥?双季稻“三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适宜区域:

适宜基础地力好、施肥水平较高的双季稻区,特别是用种量充足的生产示范区;保肥保水能力差的土壤或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数达不到要求的不能机械应用“三控”技术。

技术目标

与普通种植技术相比应用“三控”技术可调减总施氮量10%左右,减少纹枯病等病虫防治用药1-2次,平均亩增产3-5%,亩增综合效益50-100元。

技术要点

选用良种培育壮秧

(1)选用良种保证用种量。选用适宜当地的优质高产良种。每亩用种量杂交早稻为1.75-2公斤,晚稻为1.5-1.75公斤,常规早稻为4-4.5公斤、晚稻3.5-4公斤。用种量根据千粒重大小相应调整。

(2)适时播种。早稻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抢晴播种;晚稻根据安全抽穗期和秧龄弹性适时播种,以机插秧秧龄不超过22天、抛秧、手栽秧不超过28天,晚稻9月20日前齐穗确定播种期为宜。

(3)稀播匀播。湿润育秧按秧本比1:10备足秧田,早晚稻抛秧每亩本田用434孔秧盘65-70片,一季稻40-45片;机插育秧按照秧本比1:80备足秧田,一季稻宜采用9寸秧盘,杂交稻每盘播种45-50克干种子,常规稻每盘播种55-60克;双季稻宜采用7寸秧盘,早稻每盘播种90-100克晚稻70-80克。

(4)秧田施肥。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0-25公斤作基肥,2叶1心期亩施尿素和氯化钾2-3公斤作“断奶肥”,移栽前3-4天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作“送嫁肥”。秧盘育秧配制了营养土的看苗施用“送嫁肥”。

(5)秧田水分管理。在播种后至1叶1心期保持沟里有水,水不上秧板。2叶到3叶期采取湿润和浅灌相结合。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不能淹没心叶。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1)适时移(抛)栽。湿润育秧或抛秧,早稻秧龄25-28天,晚稻秧龄20-25天。机插秧适宜移栽叶龄为3-4叶,早稻秧龄20-22天,晚稻秧龄15-18天。

(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规格20×16.7厘米或26.4×13.2厘米或抛秧65-70盘(434孔秧盘),每亩栽插或抛植1.8-2.2万穴,杂交稻每穴1-2粒谷苗,常规稻每穴3-4粒谷苗;机插秧一季稻每亩大田秧盘25-30个,双季稻每亩大田秧盘35-38个。

确定总施肥量

(1)确定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区域目标产量根据种植地点多年的水稻产量水平确定,一般在前3年区域平均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增加15-20%。地力产量是在不施用氮肥条件下收割的稻谷产量,一般早稻或晚稻亩产为250-350公斤;一季稻亩产为350-450公斤。

(2)确定总施氮量。总施氮量根据目标产量和无氮区地力产量确定,以纯氮计。以地力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氮肥5公斤左右、磷肥2-3公斤、钾肥4-5公斤,氮磷钾适宜比例为N:P2O5:K2O=1:0.3-0.5:0.8-1。

双季稻怎么施肥?双季稻“三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确定不同时期施肥量及比例

(1)氮肥施用时期及比例。氮肥施用按照基肥占40-50%、分蘖肥占20%左右、穗粒肥占20-30%,确定各阶段的施氮量具体施用量可根据叶色适当调整。分蘖肥施用时期:早稻栽后13天左右晚稻栽后11-14天。穗肥施用时期:早稻栽后30-35天,晚稻栽后25-30天或者早晚稻抽穗前25-27天;如叶色偏深或群体偏大,应推迟施肥时间并减少施氮量。粒肥看苗施用,施用时期在破口抽穗期施用。穗粒肥可合并一次施用。

(2)磷、钾肥施用时期及比例。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的一半作基肥另一半作穗肥施用。

水分管理

移栽后保持浅水层促进早返青、早分蘖,当田间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左右时开始晒田,分多次轻晒不要重晒。倒二叶抽出至剑叶露尖时停止晒田,此后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抽穗后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

预防病虫草害,用药适时统一

水稻秧苗移(抛)栽前2-3天喷施送嫁药,大田分蘖期要加强重点病虫害防治,破口抽穗期混合用药保穗。具体防治时间和农药选择应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确定。秧田除草:芽前除草可选用丙草胺,茎叶除草选用五氟磺草胺或氰氟草酯。大田除草:水稻移(抛)栽前翻耕后灌遮泥水,亩撒施35%苄丁复配剂(可湿性粉剂)150-180克,保水2-3天芽前除草。中期田间稗草较多时可结合第一次防治病虫害,使用2.5%五氟磺草胺和10%氰氟草酯对杂草茎叶喷雾处理,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或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

双季稻怎么施肥?双季稻“三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风险提示

1.保证栽插密度。保障密度是“三控”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技术要求合理确定用种量栽足基本苗。

2.严格把握施肥时期。早稻栽后13天左右晚稻栽后11-14天施用分蘖肥起到保蘖作用。穗肥在穗分化2期施用。如果土壤肥力足基础好的地区,穗分化期叶色偏深、群体偏大的田块,要推迟穗肥施用(待群体落色后施用)并减少施用量。

3.防止额外补肥。采用“三控”施肥技术,水稻前期生长较慢、分蘖偏少、叶色较淡都属正常现象。请按规定进行操作,勿着急也不要额外追施肥料

4.无需重度晒田。应用“三控”施肥技术,水稻无效分蘖减少,分蘖期保持湿润灌溉即可,宜多次轻晒田不宜重晒田。后期防止断水过早,保证谷粒充实饱满。

以上是双季稻“三控”绿色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增加产量,可以大大提高稻农的种植效益。

相关专家问答
查看更多
老师你好,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求问!
采购商(7821)
采购商(7821)
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水稻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过酸或过碱,会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导致发黄烂根。 2、土壤肥力不足:土壤中缺乏氮、磷、钾等必需的营养元素,会导致秧苗生长不良,发黄烂根。 3、水分过多:秧板长时间积水,或秧板不平,低洼处积水,会使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缺氧,从而引起发黄烂根。 4、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后秧苗基部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并腐烂,导致秧苗发黄枯死。 5、施肥不当:过量施肥,或者施肥不均匀导致发黄烂根。 从图片上看,可能与局部水分过多或者立枯病有关。 防止水稻秧苗发黄烂根的办法如下: 1、苗床土壤调酸:PH调节到约5-5.5,使其适宜水稻生长。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均匀施肥,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不过量。 3、合理灌溉:秧厢周边要开沟,保持通畅,确保爽水,田间水分要适度,避免长期积水,2-3叶期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特别是机插软硬盘育秧,以此确保盘根良好。湿润育秧三叶期后,可适当建立浅水层。 4、立枯病防治: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敌克松等药剂进行拌种。发病初期,可喷施甲霜灵、恶霉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学习了解更多的水稻种植技术,可登录“水稻老夏”Wx公众号或“水稻老夏”抖音号。
全部1条信息 更新于2024-09-25
相关专家推荐
查看更多
苗永建
苗永建·高级农艺师 | 详情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2406咨询量
13317回复量
擅长:擅长茄子、土豆、西红柿、辣椒、鲜玉米、黄瓜、大豆、其他粮油作物、水稻等蔬菜/粮油作物种植技术。
限时免费提问
贾先勇
贾先勇·研究员 | 详情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909咨询量
1161回复量
擅长:水稻育种和技术推广
限时免费提问
聂烽锋
聂烽锋·中级农艺师 | 详情
清远市腾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305咨询量
259回复量
擅长:小白菜,花生,冬瓜,西红柿,红薯,南瓜,辣椒,韭菜,草莓,百香果,柑桔,葡萄,火龙果,荔枝,圣女果,水稻,玉米
限时免费提问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