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肥水管理
(一)施肥
无花果生长量大, 需要肥也多, 特别要注意补充钾肥和钙肥, 以补充树体之生长和保持土壤中性微酸。
1、基肥
无花果施基肥, 一般落叶后的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施厩肥为佳。成年树的需要量, 按每公顷补充氮100~120kg、磷80~100kg、钾80~100kg的量, 计算不同种类基肥的实际施用量。施肥方法, 可在行间或株间, 开出宽30cm、深30~50cm的施肥沟, 施入基肥。
2、追肥
无花果枝叶生长与果实发育是同步, 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对营养的需求是平衡的。如有可能每年应追施7~8次, 一般也要达到3~4次。如基肥能够施足, 第1次追肥应在新梢旺长时的5月, 以氮肥为主, 每公顷施用量200~300kg。在果实成熟期的8~10月, 应追肥2~3次, 以复合肥为主, 每次每公顷用量250~300kg。施肥方法与基肥相同。此外, 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或氮钾为主的复合肥, 也能达到增大果实, 减少开裂的效果。
(二)灌水和排水
1、灌水
无花果根系发达, 比较抗旱; 但叶片大, 夏季高温季节蒸发水分多, 因此需水量大。如不能满足水分供应, 轻者会抑制新梢的生长, 减少产量; 重者果实小、品质差, 甚至叶片早落。因此, 要保证高产优质, 在正常降雨不能满足的情况下, 应及时补充水分。无花果主要的需水期在越冬前、发芽期和果实生长发育期的7~9月。灌水的方法, 除采用传统的沟灌、穴灌外, 还可进行喷灌和滴灌。
2、排水
在果实成熟期, 如降雨过多, 不仅会降低果实的含糖量, 品质变劣, 甚至会造成裂果。因此, 在多雨季节或低洼地带, 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或做高垄, 以便降渍。
有用0
一、建园与定植
建园就是为无花果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选好园地选好品种,建立适合无花果生长结果,便于栽培管理的果园,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优质高效栽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无花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无花果原产亚热带干旱半沙漠地带,抗寒耐瘠耐旱涝。其适生区域很广,在中国,南至海南,北至辽宁,东至山东威海,西至新疆的西部边陲,均有无花果的栽培。
(二)园址选择
无花果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要求不严,平原、丘陵、旱田、盐碱地 、沿海滩涂均可。但是较好的土壤条件更有利于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另外,由于无花果柔软多汁,耐贮性较差,不便运输,发展果园应选交通方便、离城市或加工厂较近的地方,以便加工销售。
(三)品种选择
根据栽培目的不同,无花果可分为几种类型,即鲜食品种、加工品种、园林绿化品种和兼用品种。
近年来,山东省嘉祥县无花果研究所与其它科研单位合作,从法国、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引进并在国内搜集无花果良种资源90多个,选育出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十余种,其中川崎、日本紫果、紫光等为优良的鲜食用品种,最大果280g以上。川崎品质优,产量高,而布兰瑞克抗性最强,鲜食加工兼用,红矮生则特适于做园艺盆景,是无花果品种中的后起之秀。马斯义陶芬果个大,但风味一般,易裂果,多雨地区不宜栽培,青皮含糖量较高,但果皮厚,外观不美观。
(四)定植
无花果生长较快,对苗木规格要求不严。一般用一年生截干苗(留10-30厘米),秋植或春植均可。因进行灌丛型栽培,栽培密度较大,行距2-3米,株距1-2米,每亩111-333株不等,旱田薄地宜密,肥沃地块宜稀。进行Y形整枝法进行栽培时,行距一般为2米,穴距4米,每穴2株,亩栽170株,此法结果早,产量高,管理方便,值得推广。栽种无花果前,园地应全面深翻,施足有机肥,栽植穴挖半米见方。栽前穴施土杂肥20公斤,磷肥2公斤。栽后用土将苗木地上部分培土封严,防寒保水,待春季发芽前,再扒去以利发芽。
有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