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红颜、宝交早生、丰香、因都卡、新明星、甜查理、达赛莱克特等。
合理轮作:草莓根腐病属连作障碍,一般采用 4 年以上的轮作方式,可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积累。
土壤消毒:春季拉秧清棚后,进行土壤处理。如太阳能消毒法,利用 7 - 8 月夏季高温杀菌;也可使用溴甲烷、氯化苦熏蒸土壤,或用 50%速克灵、70%甲基托布津及 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苗根。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进行土壤热力消毒。
科学施肥:掌握“多施有机肥、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搞好叶面肥”的原则,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抗性。
加强栽培管理:避免黏性土壤种植,及时排水,防止草莓园土壤湿度过大;采用滴灌或渗灌,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浇水之后,合理增加通风时间,防止棚内湿度过高。
生态防治:主要是构建土壤良好环境(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如种植前、采收后做好土壤处理,可高温闷棚或药剂清杀。
药剂防治:
提前灌根预防:在母苗定植缓苗期过后进行一次统一灌根,不能等到地上部分开始死苗了才灌。杀菌剂尽量与生根类(如海藻肥、腐殖酸肥等)混合施用,且药液的浓度要适当,每株灌水量不低于 100ml。灌根前不要浇水,否则药液难下渗,还会增加用药量,水分过多也容易使土壤透气性变差;灌根后也不要立即浇水,以免土壤中的药液很快稀释,降低杀菌防病效果。
发病后治疗:草莓根腐病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 + 哈茨木霉菌 + 矿源黄腐酸钾进行防治,同时促进根系生长。也可在移栽前用腐霉利、多菌灵、锰锌乙铝等 + 腐植酸蘸根,移栽后用恶霉灵或者枯草芽孢杆菌灌根。发现病株及时挖除。
有用0
土壤消毒:春季拉秧清棚后,可采用太阳能消毒法,利用夏季高温杀死病菌;也可使用溴甲烷、氯化苦熏蒸土壤,或者用石灰氮进行土壤处理。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或进行土壤热力消毒,以减少病菌源。
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搞好叶面肥,促使草莓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施肥时要注意避免偏施氮肥,以免植株生长势弱,易感染病害。
合理灌溉:采用滴灌或渗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防止草莓园土壤湿度过大。浇水要适量,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地温降低、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而引发草莓疫霉菌大量发生。
物理防治:利用日光对土壤进行消毒,能降低土壤病原物数量。
化学防治:
药剂浸苗:移栽前可用 50%速克灵、70%甲基托布津及 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苗根,或用腐霉利、多菌灵、锰锌乙基铝等 + 腐植酸浸根,可降低发病几率。
药剂灌根:在草莓发病初期,可使用 2.5%咯菌腈 1500 倍 + 精甲霜灵锰锌 600 倍 + 生根肥进行灌根。灌根前不要浇水,保持土壤适度干燥,以利于药剂发挥作用。
叶面喷雾:发病初期,也可选用相应的杀菌剂进行叶面喷雾,但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此外,平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