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种植施什么肥?
惠农网·农技学堂
11468人阅读
苎麻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异花授粉的纤维植物,由于串花等原因其种子繁殖后代发生分离,影响品种的丰产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扦插繁殖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苎麻快速无性繁殖技术,它是将剪取或扳取的苎麻嫩梢采取相关技术扦插在弓膜的苗场内使之长根成活为植株的一种方法,具有分离变异小、繁殖系数高、不影响母本麻园的丰产性,不带病菌、方法简便、成本低等特点。同一品种采用嫩梢嫩枝扦插快繁技术繁殖的种苗,在同等条件下大田移栽后可亩增产30公斤左右。其技术要点概述如下:
一、扦插繁殖时间:嫩梢扦插在春夏秋季都可进行,3月下旬即可开始首批扦插,十一月上旬霜前还可完成最后一批扦插,为了配合农事操作并节约成本,一般提倡在3月下旬至6月中旬头麻生长期和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三麻生长期两个周期进行。
二、母本圃的选择与培管:为了确保品种的原有种性,在选择母本圃时一定要注意其田间长势长相,做好去杂除劣工作。加强其肥水和病虫害防治管理,促进嫩枝早发多发,增大繁殖系数。
三、苗场准备:苗场选择以地势较高、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宜,忌选早春的白菜土和前作是苎麻的土地。翻耕前去掉杂草等有机物残渣,翻耕深度在20厘米左右,耙碎土块整平厢面,土粒颗粒要适中,直径不大于2厘米,太大扦插长根都困难,太碎通风透气受影响。按南北向开厢做垅以利于通风透光,厢宽以110~120厘米为宜。如果遇到土壤过于粘重或土粒过大,可适当掺入河沙。
四、取材:多年实践证明,用于扦插的侧梢比主茎梢成活率高且生根更快,因此我们提倡在扦插前15天将植株主梢的茎尘生长点去掉,同时增施速效肥,不定期根据田间长相去掉部分叶片,增强光照,促进侧枝萌发和生长,3~5天后植株上部每个节上开始发出侧枝,取材量可以数倍增加。主茎嫩梢取材时应用刀片切断,切口要小,嫩梢长度7~8厘米;侧枝嫩梢采用徒手法扳取,当侧枝长到8厘米左右时沿主茎与侧枝交叉的基部位置左右两边扳下,用力要适度确保枝条基部带有根原基组织,切忌向下用力,以防撕破主茎表皮,影响繁殖系数。嫩梢取回后放在背风阴凉处立即组织人员将多余叶片进行修剪,只留顶部4~5片小叶,修剪时要轻拿轻放保护好枝条的表皮和切口的完整以防病菌的浸入,提高成活率。修剪好的嫩梢用事先配好的800倍的甲基托布津浸泡2~3分钟,捞起来沥干水后用底部人工开了孔的薄膜包好,放到阴凉处,谨防叶片失水调萎,为防运输途中损伤每包重量控制在10公斤左右。
五、扦插:把已处理好的嫩梢用小栽锄或竹签引洞后直接插入所备苗床中,操作程序是:加铺河沙—插苗—浇消毒水—插竹弓—盖膜—厢边整理。加铺河沙的多少视所备苗场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是为了便于嫩梢容易插稳和利于改良土壤通气性能;在插苗过程中动作要轻,切莫损伤嫩梢茎部和切口处,嫩梢扦插的深度、密度、均匀度及扦稳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成活率。扦插深度以2~3厘米为宜,过深基部温度低且通气性能不好,又易损坏伤口,过浅不易插稳,浇水时易倒伏,影响长根。扦插密度以5X10厘米为宜,一般春夏期间扦插的成活后马上移栽的可适当密植,晚秋后扦插准备越冬的苗要适当稀植,此外,不同部位不同长度的嫩梢材料要分开扦插,长的栽在厢中间,短的栽两边,以便于光合作用;扦插好后立即用10升容量的洒水壶用配好的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药水淋透土层,洒水壶的出水孔离地距离应在50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利用水的自然冲力将湿润的泥沙土冲向扦插孔周围将植株稳固在苗场中,土壤湿度以手捏表土能成团松手时易散开为宜;竹弓的长度与地膜的幅宽一致为200厘米,两端分别插入泥土8~10厘米起固定作用,竹弓之间的间隔要视竹弓的质量和遮荫的材料来定,一般为60厘米左右,插竹弓的深度尽量做到深浅一致以利于盖膜;盖好地膜后四周厢边一定要用泥土压实并加喷消毒水后做成一个子10厘米宽的小平台,以防草帘坠落。
六、苗场管理:从苗场扦插工作完成后的第二天早晨起,就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天气状况合理调节苗场内的光照、温度、湿度。在20~38℃范围内,随膜内温度升高长根速度加快,在不超过上述温度界限条件下,想方设法延长其光照时间,有利于促进早发提高成活率。为了合理调节膜内光照、温度、湿度可采用膜外加盖覆盖物遮荫的办法,稻草等秸杆物质制成的帘子可以直接盖到竹弓弓起的膜上,如果是采用黑色遮荫网之类的覆盖物,最好是在膜外再扦一套280厘米左右长的竹弓,遮荫网再盖在这套竹弓上,这样在地膜与遮荫网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有利于通风,降温效果明显。全天阴雨天可不盖,雨过天晴温度突然上升的那种天气要及时盖上;温度较低的早春或晚秋季节由于温度偏低可少盖或不盖;温度较高的夏季上午盖遮荫物时先盖东边后盖西边,中午如果温度难以降下顶上可再加盖一层或淋水降温,下午五点左右揭遮荫物时也先揭东边的,再揭西边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即满足扦插苗的适宜生长温度又要保证其必需的光照条件,光照不足,可导致嫩梢营养不足叶片变黄脱落,发烂霉变,长根变慢抵抗力下降,降低成活率。嫩梢扦插后一般6~8天开始生根,在未长根的情况下,要经常检查苗场薄膜的密封情况,发现穿孔要及时补上,使膜内温度达到饱和,湿度达到90%以上,否则,嫩梢萎缩不易长根。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高温缺水引起干枯死苗或苗场浇水量不够等情况时,要及时选择在傍晚或第二天早晨揭膜补浇消毒水,清除死苗及杂物,并将地膜盖紧压实并在膜外厢边淋消毒水;如果发现霉菌滋生漫延引起霉烂死苗时要及时采取通风措施,白天密封,晚上根据天气状况通风,如果苗场过长的话,可在中间打洞开天窗通风,过后再将洞补上。如果劳动力充足的话最好在第二天早晨揭膜清除病死苗并进行重新消毒。
当苗场中麻苗90%以上发根,根长达到1~1.5厘米时,即可开始炼苗,先减少覆盖物1~2天,接着晚间再开始两头通风1~2天,根据长根成活及天气状况逐步炼苗直至完全能适应外界环境后揭去所有覆盖物,高温干旱季节还要及时给已长根的揭了膜的麻苗浇水。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可一次性全部揭膜。
七、出圃移栽:当麻苗揭膜3~5天后,当麻苗长出3片左右的新叶后,在中午强日光下不萎蔫,且新根开始变黄时,可择天气开始移栽。晴天起苗时,苗床要泼水,待稍干后依次起苗,大小苗要分开移栽。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汤清明
联系电话:13507453149